资源描述: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1.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日益腐败3.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人
2、如果不祭祖先,那是没有容足之地的。“孝亲”的另一表现是对在世长辈的绝对顺从和孝敬。正如《孝经》中说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根源于下列哪一个制度(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君主专制4.《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5.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 而后行;中国之
3、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 A.夏禹B.商汤C.周武D.秦皇6.著名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对“政”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中央集权B.郡县制度C.保甲制度D.焚书坑儒7.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A.外儒内法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28.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
4、、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9.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10.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5、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1.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度B.察举制度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度12.《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6、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13.“撇开道德方面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1214.“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
7、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15.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