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45847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0
《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 亚东第二小学——韩德林美术欣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欣赏三种形式。专题欣赏虽然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在小学阶段,所占课业比重小,而现场欣赏更是基本难以实施。但是随堂欣赏几乎伴随除“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外的其它三个领域的每节课,贯穿着一节课的始终。不论是实物的、影像的还是图片的甚或是文字的欣赏,对于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都至关重要,随堂欣赏的有效与否。那么怎样才能高效实施随堂欣赏呢?有人说很简单,精选作品、恰当呈现、深刻解读。可是经验告诉,做好实在
2、不易。让我们对一节美术课流程加以梳理:首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敲定教学重难点,再以此为据选择随堂欣赏的作品,并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感悟欣赏,拓宽思路或找寻造型语言,学生会在一定的技法支持下创作完成自己的作品,最后还应该包括学生作业的展评和教学内容拓展。这过程环环相扣,随堂欣赏贯穿始终,提高其效度,笔者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前提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引用一位出色的历史老师的话:“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美术教学,适用于想提高随堂欣赏
3、效度的每一位美术老师。一节美术课只有在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并找准切入点的基础上,去设计教学环节、准备随堂欣赏的素材、选择教法,课的实施才不会偏颇。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深切了解学生。因此,教师应该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不断提升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材教法,关注教改动态;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学习相关学科文化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是顺利完成随堂欣赏必备的教师素养。这大概也应该是用一辈子准备一节课的含义吧。进入备课阶段,教师要对整
4、个教学活动进行种种预测:在吃透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前提下,在筛选作品和相关材料、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把预见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备学生、备自己,教学设计中很多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以说教师准确的预见是成功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决定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具体预见内容包括:1、学生方面: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如何?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疲惫、厌倦或快乐、兴奋、有满足感?学生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什么地方产生疑问、产生什么疑问?他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他们自身或周围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等等
5、。2、教师方面: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手段运用会导致什么结果?是否适合学生?对学生有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收集的教学资料哪些在教学中能起到积极作用和主要作用?精选的作品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运用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等等。具体的学法指导包括:1、利用专题欣赏或主题欣赏课,教会学生美术欣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明了要从画家生平、作品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作品带来的感受等几方面入手去欣赏一件美术作品。2、对学生进行资料查找和整理的方法指导。四年级的《大师画我也画》一课:老师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了大量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研究教学目
6、标和教学突破点;然后精选图片,设计学生查阅的问题。前一节课结束前,出示查询问题,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查找资料的网站,演示网络搜索的方法,比如关键词的输入、所需内容的取舍和整理等。3、指导学生利用个人、家庭、社区、网路等资源找寻随堂欣赏资料。课上精选作品、恰当呈现、分析到位是关键随堂欣赏所选择的实物、视频,名家作品、教师作品、学生作品,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资料的呈现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适宜的时机。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分析讲解要注意做到准确和深刻。这里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是平日课的蜻蜓点水:走过场式欣赏,一
7、晃而过,没用真正引发学生思考,没有解决问题。二是公开课的贪多嚼不烂:由于老师考虑的因素太多,准备了大量资料,看得学生眼花缭乱,浪费了宝贵时间。三是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欣赏时总在一问一答,没有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或者将课堂生成的问题忽略了,一味按自己的思路讲下去,错过释疑良机。有效的策略是:1、导入阶段的欣赏要直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这一阶段欣赏的可能是实物,也可能是影像或图片。但一定要新颖有趣,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观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上《山水画》一课时,我就截取了一段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当老少二人驾一叶轻舟
8、,在清波中疾驰,在云雾缭绕、巨石林立、茂林掩映的山涧穿行时,中国山水画的笔墨韵味即刻浸润学生心间。此时,学生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在观察和感受中,开始关注本节教学内容。因此提供的欣赏物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引发学生感官共鸣。2、新授阶段的欣赏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在恰当的时机呈现并把握欣赏的尺度首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比较法:将实物照片与美术作品比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