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36087
大小:6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历史客观题训练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客观题训练二(必修一专题1----专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右图反映了一个王朝的政治制度,这个王朝应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3、《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
2、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4、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世官制 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 D.科举制 5、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
3、.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7、“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中的“我”应为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8、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
4、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C.《论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朝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9、元朝赵天磷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立行省制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
5、方重臣4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0.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1、下图是2003年保利集团以3000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兽首,致使它们流落国外的侵略者是A.俄国B.英国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12、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
6、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3、.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A.发动九一八事变B.发动七七事变C.制造南京大屠杀D.组建七三一部队14、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没有涉及抗日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战役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7、15、近代列强始终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军民的抗争B.列强之间的矛盾C.世界友好国家的支持D.中国政府独立自主政策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一·二九运动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D.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7、1940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进行的著名战役是A.淞沪会战B.枣宜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8、决定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最重要因素是A.国内形势B.人民愿望C.国际形势D.中日民族矛盾19、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
8、格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时间(年)阵亡人数(人)193712513019382492131939169562194033953019411449514194287719——《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20、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