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客观题限时训练一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客观题限时训练一

ID:34346430

大小:1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5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客观题限时训练一_第1页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客观题限时训练一_第2页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客观题限时训练一_第3页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客观题限时训练一_第4页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客观题限时训练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客观题限时训练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客观题限时训练一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规范宗教仪式B.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D.阻碍社会进步2.2011年2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再次到台湾访问,与海基会及有关单位商谈合作事宜。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活动始于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两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D.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秦朝军国大事,一般先由大臣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

2、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4.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A.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B.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C.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D.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6.下图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

3、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8.“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

4、.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5/59.有学者指出:“行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是因为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这位学者认为元代设置行省A.为了加强中央集权B.为了监察地方C.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为了加强对汉人的控制10.(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郞更在孙山外

5、。’”孙山等上榜是通过A.承荫世袭B.立功受奖C.乡人举荐D.科举考试1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汇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备皇帝顾问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12.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B.内阁地位曾有所提高C.废丞相后明

6、朝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13.一位英国作家说:“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这样我们就清账了。”(转引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这里所说的被英国拿走的岛屿是指A.澳门岛B.香港岛C.台湾岛D.辽东半岛14.“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秋风戒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从中可看出诗人主要描述A.鸦片战争爆发B.清朝官员无能C.英军攻占南京D.《南京条约》签订15.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

7、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6.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歌曲《始终有你》中有“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B.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D.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17.“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

8、会上提出的问题。主要针对A.柳条湖事件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18.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