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

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

ID:37232139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_第1页
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_第2页
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_第3页
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转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易进)在2010年10月举行的“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在其中一个会场聆听了十七位教师的现场授课。和两年前的观摩活动相比,这一次的课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安排等方面已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千课一面”的情况有所改善。不过,这些课在有一点上仍然高度趋同,那就是都把眼光局限于所教的“这一课”,重点指导学生深入感受和体会所学课文的思想内容。记得上一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之后,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先生就曾经写过文章,谈到大陆小学语文教学和台湾的区别是,前者是“教课文”,后者

2、是用课文教语文。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又如何能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呢?本文将结合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教学课例,谈谈初步的想法。“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这可以说是“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一提法的具体化。在高师院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阅读教学往往被定义为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从书面符号,特别是文字符号获取信息。阅读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这样一些方面。一是常见的文本类型及其基本特点,如儿童文学、常见应用文、诗歌、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书报等;二是基本的阅读习惯和策略,如读书看报、课外阅读、批注或作笔记、积累词

3、语和句段、质疑、猜测和验证等;三是常用阅读方式,即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略读和浏览等;四是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篇章内容如人物或景物特点、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的理解和感悟,掌握常用标点符号,把握文章组织结构和表达方式,等等。上述教学内容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教学,也就是许多篇课文,许多节语文课的教学才能实现。具体到某一篇课文和某一节课,则是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恰当选择其能够实现的某一方面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例如,4《匆匆》可以用于指导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学习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最后一头战

4、象》可以教学生对篇幅较长的小说采取快速浏览,抓主要情节,拟小标题的阅读方式;两篇“启示”类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和《钓鱼的启示》)的教学重点可以是把握文章脉络或者说是写作思路,或作为理解哲理性文章的阅读策略,或作为习作列提纲的范例;《蜀鄙之僧》等古文可让学生感知文言文在词汇、句式等语言表达及朗读技巧方面与现代文的差异,为其今后独立阅读文言文奠定基础;通过《称赞》一课重点提示学生学习通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和语气,把对话读得有感情;在《画家与牧童》的教学中可以侧重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当然,这些课文还可以用于其他教学内容的学习,例如把《匆匆》的教学

5、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并尝试运用;在《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体会小说通过动作、神态、声音、侧面描写等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等等。一般来说,语文教科书选用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写作方式等多方面都可以作为学习的样板。在国外,有些阅读教学就是围绕某一部精选的经典作品,用多个课时从多个角度开展阅读教学。但具体到每个课时的教学,则还是相对集中于某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目前,我国的阅读教学还主要是围绕一篇篇的课文进行,且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每一次阅读教学还是很有必要对每一篇课文的重点教学目

6、标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和设计。例如,如果《匆匆》一课侧重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那么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然后让学生分析和感受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是否符合这些基本特点。此次观摩活动中,教师在上课伊始的确是这样做的。他先引用余秋雨先生的话,对散文的特点做了简要说明,然后让学生一边听课文朗诵录音,一边快速标记“让你感到时间匆匆的地方”。交流之后,老师总结道“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匆匆遍布全文,但,又很集中”。这里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实例感受了散文的特点。从学生交流的情况看,他们对课文主旨及各部分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要学习“散文的特点”,接下来不

7、必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感受课文的具体内容,而需要补充一两篇其他的散文作品,或者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散文作品,让学生结合多样化的事例理解散文的特点,并总结和概括阅读散文的基本思路,那就是从文本中寻找能使看似分散的各个句段聚合在一起的文章的“神”4(中心)。从教材单元提示看,《匆匆》一课的学习重点似乎应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作者通过平凡小事获得的对生活的感悟,二是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如果以第一个方面,也就是理解和感悟为教学重点,结合本课具体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内容分析的思路,对照课文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受,在分享和交流中深入理解朱

8、自清先生对时间流逝的独特体验;还可以适度引入一些其他人关于时间流逝的文章,丰富学生对“时间来去匆匆”的认识和感悟。如果以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