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27531
大小:3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9
《让语文的灵光曼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学会论文高中语文让语文的灵光曼妙-----培养高品位语感[摘要]:语感是人对言语的敏感。它的产生、反应过程既包括生理、心理特征,也包括审美、哲学上的特征。语感是社会的人和社会的言语长期相互作用过程的产物。以语感教学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是教育本身特性和最终目的的要求。提出:语感教学的主体性、实践性策略和“注重课外吸收,积累言语经验”、“注重课内教学实效”、“注重课后强化训练、实践,变有意识为无意识”等途径。[关键词]:语感语感教学一、语感及语感教学的必要性语言是人类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而人类思想的最高
2、成就,最深奥的知识和最热烈的感情,如果不用明白确切的话表达出来,那么它们就不能为人所知道。语言也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的体现。语感,就是人对语言工具性上的更迅捷的把握能力。语感强的人,无论是生活交际、情感,还是个体发展都显得与众不同。在交际中,语感强的人能敏锐地把握言语:一目十行,一听就懂;或是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他们能良好而迅捷地达到交际的需要。语感强的人,具有一个丰富的内在世界。“一个人心中若没有一个世界,是无以面对整个世界的。”①首先,他具有丰富而细致的
3、情感。言语材料呈现在面前时,他能立即判出其真诚虚伪,能够迅即反应出爱憎情仇来。他能够因为引起共鸣而震动,也能因为受到提升而惊喜。一曲《乡愁》能够使他潸然泪下,因为他明了“乡愁不单单是令人愁苦肠断的重逢别离,也不单单是对故土的执著眷恋,乡愁的内涵从务实的方面讲,是为生计的奔波而拼搏,从务虚的方面讲,那就是寻根,就是对人类家园的追溯。”②8在简简单单的几句对话里,他即能听出乡音来,找到自己的情感依托与归属。也无怪乎各个民族要提倡本族语的学习。言语本身就是情感的纽带。上古的屈原、司马迁、文天祥等,都用各自的言语
4、向我们传达了他们的感情,语感强的人同时也是联想、想象能力极强的人。因为言语诉诸的视、听觉,只有通过联想、想象,以形象的状态才能使之赋予人的头脑与心灵。语感强的人无论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较好。语感的这些功能,使人们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的重要性。早在半个世纪前,如叶圣陶: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吕淑湘: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前,语文教学的目标、大纲规定,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学习教材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以使教材的言语形式对象化为学生的语感能力。现时传统教
5、育往往局限于语文课本知识的传授、思想内容的理解、篇章结构的剖析、静态言语的分析等等,这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语文课与一般逻辑推理课,学生死记硬背,能够对课文分析的头头是道,但一旦给予同样类型的新文章却束手无策了。这一则是学生没有消化老师的传授内容,只知照搬,没有个性;另外是学生也没有将自己真正投入到体验中;三是老师固守旧法,求统一。这样的教学是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应试教育的产物,以违背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语感教学是对语文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它又是融情感、道
6、德、思想、审美(个性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语感教学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本身特性和最终目的(人的发展)的要求。语感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语文教学中不能太注意内容(是什么)的传授,而应注重形式(怎么说)的剖析传达。二、语感教学的策略和途径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语感教学呢?我以为这仍应从语感产生的基础即人和言语的本身特性及相互作用上去把握。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本身特有的规则,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策略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动参与策略皮亚杰“学习从属于发展,而非相反”。传统教
7、育总试图将学生变成“鸭”,教师则是疲惫的独角戏主角,结果是“鸭”听“天雷”,主体很难感受到教学中学习的欢娱。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就说:“必须经过心灵才能打开通向头脑的路”。所以我们要充分注意让主体参与教学。8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参与欲、表现欲等。因为他们的行动受兴趣和需要的规律所支配的,如果不依靠这种活动自动的动力,这种行动就不能充分发挥的作用,(教师则需有一定的调度能力,教学中语言要“要言不烦,烦言不要”,恰当的点拨能力)1、实践策略在有较多的言语材料积累时,如果不注重实践的运用,
8、那么积累也就成了“过眼云烟”。“任何内容只有在转化为一个人的实际行为方式时才算是学到了”。强调实践能力,就包括听、说、读、写等各项实践活动在内。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就是关于语言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才能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建立起一种语感直觉、语言习惯。③(二)途径1、注重课外吸收,积累言语经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对语言材料产生敏感的反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