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语学习动机到成果评量的过程

由外语学习动机到成果评量的过程

ID:37224142

大小:16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9

由外语学习动机到成果评量的过程_第1页
由外语学习动机到成果评量的过程_第2页
由外语学习动机到成果评量的过程_第3页
由外语学习动机到成果评量的过程_第4页
由外语学习动机到成果评量的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由外语学习动机到成果评量的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由外語學習動機到成果評量的過程─以歐盟的ALTE(TheAssociationofLanguageTestersinEurope)為例探討我國外語學習的分類與分級林聰敏東吳大學德文系ltminn@hotmail.com劉惠安輔仁大學德文系hweiannliu@hotmail.com本文為初稿尚須修正,請勿引用1.導言二十一世紀初,隨著資訊與科技的蓬勃發展迅速,全球民眾廣泛地使用網際網路,使得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縮短,國際社會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地球村,不僅在歐洲的歐盟國家開始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正式組成一個經濟實體,而在亞洲的台灣與中國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一起成

2、為全球經濟貿易網的一員,我國社會各界亦因此而更認識到外語語言能力的重要性,隨之而來的即是如何推廣與加強外語的學習與對外語國家的認識,由小學開始的英語教學以及由中學開始的第二外語課程都顯示出政府與國人推動外語教學的努力。然而,如何使外語學習者達到學習目標,如何檢視階段目標是否達成,需仰賴完整的規劃:由學習動機、學習課程的時數、教材(學習主題、詞匯)、能力的練習以至於檢定測驗範疇等。由於主辦單位在邀稿時即指出本次研討會擬就語言學習中文化議題所扮演的角色來進行討論,因此本文亦擬藉由引介歐盟國家所組成的「歐洲語言測驗者協會(TheAssociationofLanguageTe

3、stersinEurope簡寫為ALTE)」對歐洲各國外語語言能力的不同目標領域以及各領域的各級和各能力技巧說明、參與測驗製作者與使用者等範疇為例,來探討我國第二外語學習者的整體目標和階段目標與評量的整體規劃的可能性,期或能為我國外語學習課程開拓發展新機,或能提昇國人藉外語溝通能力在國際社會的舞台發揮出應扮演的角色。14由維根斯坦的後期哲學觀點─論語言教學與語言使用林維杰(南華大學哲學系)摘要:在後期哲學的觀念裡,維根斯坦一反他前期哲學中基於邏輯世界觀而建立的主題─語言應該對實在有所掌握與對本質有所要求,轉而強調:語言並不是禁箍經驗的工具,也不是描繪世界的圖式。為了打

4、破他自己前期哲學所設下的語言牢籠,維根斯坦由語言教學出發,釐清此教學過程的份際,以及由此逐步建立的世界觀,簡言之,即打破語言與實在間的對應關係,並進一步把這種非對應的關係拓展到日常生活的語言使用,在此使用中,語言是某種與生活世界有著共同節奏及律動的東西。本文嘗試由此說明維根斯坦在其語言教學與使用的論述中所突顯的語言生機性。關鍵詞:奧古斯汀語言圖像,實指教學,實指界說,私有語言,生活方式14日治時期高等教育的外語課程鄭麗玲元培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摘要所謂近代高等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之處,在於強調學習較高深的專門知識,這些系統化的專門知識,在進入本國之前,多半是以幾個西

5、方典範國的語言書寫,因此非西方國家在致力「近代化」,莫不重視熟悉這些國家語文的外語能力。臺灣高等教育中的外語課程,始自日本統治時期。本文將探討在日本影響之下,臺灣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外語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日治時期臺灣的外語課程在高等學校(大學預科)—(臺北)帝國大學這一高等教育系統頂端,是比較受到重視的。因為這一系統的教育理想是要訓練帝國知識分子當中最頂尖的階層,他們必需具備至少兩種外語能力,不僅要能以這些外語為工具,吸收他國頂尖的知識,研究各種學問之理論與技術,更要能從這些外語中培養廣闊的見識,成為支持國家發展的首腦群。高等教育中各種專門學校的外語課程,則

6、在訓練時數上顯著少於高等學校—帝國大學體制,並且,有些外語課程針對學問的實用地區來學習,而非學術來源國,例如商業學校中對中國語、馬來語等語言的要求。顯示這些學校的學習目標著眼於「致用」,而不是窮究某一學問蘊奧之「研發」。透過非西方國家外語課程學習對象的變化,似乎也透露西方學術霸權的變動與移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隨著德國戰敗,正式宣告德國學術時代結束,美國(英語)學術霸權更形穩固。吾人從戰後臺灣外語教育中英文教育比重與其他第二外語嚴重失衡亦可看出。除此之外,如果外語訓練可以作為學術研究能力的指標之一的話,戰後初期至少到1954年(或甚至應該更往下延到1970年)臺灣大

7、學的外語訓練比較貧乏,不少院系獨尊英語,英語的上課堂數(學分數)亦遠遠落後於日治時代高等教育體系的外語要求。尤其在第二外語上,戰前的高等教育不僅是大學,甚至各類別的專門學校亦幾乎都有必修第二外語的要求,且在修課時數上也相當可觀。綜言之,如果吾人要問,日治時代臺灣高等教育的特色為何,筆者以為應該就是第一外語及第二外語課程受到高度重視。而究其緣由則可歸因明治維新以來對高級知識份子教養的理想。14從後殖民理論的觀點論語言與文化課程內涵余盛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摘要本論文嘗試從後殖民理論的觀點檢視科技與人文學者對語言功能定位的歧見,進而論述大學語言教學與文學、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