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21210
大小:225.0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9
《2020版高考历史阶段七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4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学案(含解析)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4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考纲考点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的背景、特点、实践及影响。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形成的背景、内涵、实践及评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指导思想及影响。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时间角度理清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发展历程。历史解释(1)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主张,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认识进一步加深,由学习技术层面过渡到制度和经济层面,促进人民觉醒,形成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三民主义倡导“民族”“民权”“民生”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新文
2、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史料实证运用图文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读印证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过程、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理解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家国情怀从维新思想、三民主义及新文化运动不同救国救民主张,理解先进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1.维新思想(1)背景(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
3、政治学说。(6)影响(7)论战诗界革命“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2.革命派——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1)背景:面对鸦片战争后亡国灭种的危局,许多仁人志士的各种变法救国主张均告失败。(2)思想渊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进化论与美
4、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3)内容(4)意义(5)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激进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政治②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③思想④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兴起(3)内容(4)意义①积极性②局限性民主与科学(1)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2)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 考点二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在
5、中国的传播1.背景(1)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2)1918年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2.表现(1)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2)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出版,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3)毛泽东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3.意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微点拓展]19世纪末维新思想盛行的原因(1)政治上: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的
6、出现;西学的进一步传播。[知识拓展]康、梁维新思想的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慢,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2)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史料论点]三民主义的特点“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7、——摘自《孙中山全集》核心论点:(1)孙中山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向西方学习。(2)因袭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借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民主共和体制。[教材拓展]文学革命(1)“文学革命”指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1917年胡适提出文学改革主张,后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1918年鲁迅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新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真正的革新。(2)“文学革命”不仅仅是文学形式上的改革,而是将斗争矛头对准封建主义。陈独秀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
8、名家史论]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决非盲目的批判和扬弃。他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