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01053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9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与地坛》教学设计(一课时)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车颖教学目标1解读文中写景的内涵,理解选文两个部分在内容上的联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引起学生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珍爱人生、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引领学生读懂文中第二、第三两处对地坛风景的描写。难点在于领会选文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思路一教学情境设计。导入新课。1.课前三分钟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创设庄严肃穆的氛围。2.导入词设计①有谁知道刚才播放的是哪首乐曲?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②贝多芬的人生历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两耳失聪却创作了大量享誉全球、泽被后世
2、的经典乐曲。③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一位残疾人。他从小生长在北京城,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能站立起来。本文写于1989年,第三段说“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那这一年应该是1974年,他23岁,这时他已瘫痪整整两年。在第五段开头,作者说:“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可见作者起初是非常消沉和悲观的。的确,曾有的年少轻狂,所有的豪情壮志一下子都
3、成了海市蜃楼,无论是谁,都难以承受。那么,又是什么彻底改变了他的悲观消沉的人生态度呢?说来奇怪,竟然是一个当初十分“荒芜”的地方——地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本文。3在课文中标注节数(两部分分开标注)二、总体把握,引入文本我们刚刚说过,支撑着作者走出精神困境的就是那个当初荒芜的地坛,一座废弃的古园,如何成为作者精神的支柱呢?一定是其中的或景、或人、或事给了作者以精神的慰藉、人生的启迪。课文有两部分,我们已经预习过了,大家来考虑一下,第一部分,给作者带来慰藉、让他展开生命思考的是什么?(地坛的景物)而第二部分,给作者以精神支撑的
4、是——母亲。三.教读第一部分①研读文中对地坛的第一次描写语段第一次位于第一部分第三段,(读)表现了地坛的“荒芜”。作者说自从那个下午他无意识中进了地坛,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它,一呆就是153年。请问:北京的好去处那么多,他为什么单单痴迷这样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呢?地坛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地神的神圣场所,曾有过怎样的繁华与辉煌,不难想象。可经过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却冷落如一片野地,由盛到衰;史铁生在风华正茂的21岁忽然残废了双腿,由完全到残缺。相同的命运轨迹,令他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感。在这个失魂落魄的人眼里,其它一切地方的繁
5、华与热闹都与他无关。只有在地坛沧桑、宁静的怀抱里,他那颗颓废绝望的心才能找到憩息地。地坛,给了他母爱般的慰藉。——慰藉②研读文中对地坛的第二次描写语段第二次位于第五段。(读)讨论: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事物?(有蜂、蚂蚁、瓢虫、蝉蜕和露水)蜂、蚂蚁、瓢虫这些生物具有什么共同点?(生命卑微)作者为什么对这些卑微的生命特别注意?(同病相怜,顾影自怜)但这些卑微的生命在作者内心激起的不仅仅是伤感。整体上看,这段描写突出了地坛怎样的特点?(荒芜但并不衰败,反而充满了生机)这给了作者什么启迪呢?(生命虽然卑微,但生命的活力却是无法抹杀的,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
6、属于自己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对于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都应好好把握。)——珍爱生命③地坛似乎在启迪着作者什么,它引导者作者去思考人生。在下面的文字里,作者叙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归纳一下,他思考了几个问题?(三个方面,学生讲,最后老师呈现自己的表述)○人的出生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因而无需去想人为什么要出生○人的死亡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结局,因而无需去想人为什么会死亡○在出生和死亡之间是生命的过程,因而必须去想人应该如何活着④作者对第三个问题的思考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他别有用心地第三次描写了地坛风景。(读)这段文字描写了那些景物?(落日光辉、雨燕
7、高歌、雪地脚印、古柏静立、暴雨骤临和早秋之味)所以说尽管作者虽没有正面回答人应该怎样活着,但答案已在字里行间。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句子,阐释一下作者的生活态度。生命似落日,虽然,但是。生命好像雪地上孩子的脚印,。生命如苍黑的古柏,。生命如暴雨骤临,。生命似初秋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学生交流各自的表达后,老师呈现自己的解答3生命似落日,虽然未必有朝阳的生机勃勃,但是一样可以把世界映照得灿烂。生命好像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对它充满好奇、充满期待。生命如苍黑的古柏,任时光荏苒,任风吹雨打,它总是永恒地屹立在那。生命如暴雨骤临,会以突然热烈的
8、方式激起你对生活的热爱。生命似初秋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虽平淡而有味,虽难以言说却无法忘怀。如果说第二次描写关注的是卑微的生命固有的生机和活力,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