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ID:37194587

大小:243.6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1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_第1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_第2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_第3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_第4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意义和议题意义:农民是中国最大的人口群体,农民安居乐业事关农民生活和整个社会稳定。中国农业承载的人口过多,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之一在于减少农民。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模型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与政策第一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一、二元经济模型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WilliamLewis)发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开创了对不发达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他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核心论点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中存在“二元经济”(DualEco

2、nomy):先进但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与庞大但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传统农业部门则为此提供丰富和廉价的“无限劳动供给”。说明:“无限劳动供给”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丰富,新增劳动力以“自然就业”的形式进入生产。农村总是按总人口平均分配总产量,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存消费,形成“最低生存费用”(图5-1射线OF上的斜率)。传统农业部门没有资本,土地有限,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原理,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低至零,即“零值劳动力”(图5-1L2L3),是多余的。一部分农业劳

3、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虽然大于零,但小于最低生存费用,这部分劳动力也是多余的——“伪装的失业(图5-1L1L2)。传统农业部门的“最低生存费用”决定了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这是一种“不变的制度工资”,在这个工资水平上,现代工业部门能够得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总产量曲线(TP)与边际产量曲线(MP)MP是TP上点的切线的斜率。TPLMPLQOQOLL拐点图5-1“零值劳动力”(L2L3);“伪装的失业(L1L2)经济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工业部门积累资本,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现代工业部门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

4、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自身提高效率。结果:“异质的”二元经济转变为“同质”的一元经济。二元经济模型(图5-2)二、工业化与城市化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含义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内容,也是现代化的过程。工业化:指现代工业部门发展壮大,在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过程。一般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衡量。城市化: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和社会生产力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市化率)衡量。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工业化引致人口和生产

5、力向城市聚集。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动器”:城市为工业提供规模和廉价的基础设施服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同步发展——经典说明:钱纳里和塞尔昆“多国发展模型”3,城市化滞后与超城市化城市化滞后,是指城市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平型滞后,表现为农业劳动力和人口转变为工业和城市人口滞后于工业发展,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对称;二是功能型滞后,表现为城市规模和结构不协调,不能为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超城市化,指城市膨胀超过了现代部门提供的就业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城市病”)。第

6、二节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一,计划经济时期吸取农业剩余积累工业化资金,阻止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极其微弱。1952-1978年,26年间我国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份额由45.4%下降到20.4%,年平均下降3%,而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由83.5%下降到70.5%,年平均下降仅0.5%。1978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48.2%达到“半工业化国家”,但农业劳动力份额高达70.5%却是农业大国。二、改革以来:80—90年代1,转移数量农民有了择业自由,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加

7、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呈加速趋势。改革20多年,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量1.5亿左右,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份额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1999年的50.1%(至今差不多是这个水平)。2、转移模式:“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thepatternofbothpeasantsandworkers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浓厚的兼业色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呈明显的封闭性,80%以上是转移到农村非农产业。3,“离土不离乡”模式的历史意义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不同于经典的刘易斯模式,着力点在农村,发展农村工业和

8、农村城镇,被称为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这是一个创举:开辟了第二条道路。“离土不离乡”模式的历史合理性适应了城乡分割的社会经济体制就业“门槛”低,易于解决资金,并最大限度地以劳动代替资金。农民可以兼营农业。4,“离土不离乡”模式的弊端割裂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延缓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具体:农村工业分散发展,村村冒烟,家家办厂。小城镇数量多,经济功能差,是放大的村落。“农村病”“马路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