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差错玷污了语言

别让差错玷污了语言

ID:37177230

大小:59.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别让差错玷污了语言_第1页
别让差错玷污了语言_第2页
别让差错玷污了语言_第3页
资源描述:

《别让差错玷污了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别让差错玷污了语言 2006年02月24日【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吴奎画  本报记者 姜泓冰  2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国际母语日”。就在国际社会日益强调文化多元、重视母语的今天,《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一份统计结果不能不让人对汉语的规范化使用产生担忧:2006年某电视台春节晚会,出现了28处汉语使用错误,平均每10分钟就出现1次差错。  低级错误“捉不胜捉”  电视荧屏是差错“重灾区”  据了解,《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28处错误,还是扣除了演员的口误和“你”“您”混用、“的”“地”“得”不分、“哟”“呦

2、”缠夹等一般性错误。被“咬”到的差错包括:“神舟六号”误为“神州六号”,开普敦被当成了一个国家,印刷字体被说成了“书法”,一道“炖鳎目”变成了“敦塌目”,“他她它”被不分性别或对象地乱用一气,歌词胡乱拼凑半通不通,等等。  《咬文嚼字》的总编辑郝铭鉴说,他们只选择部分节目,只找有一定知识含量及普遍性的差错,如果算上“的”、“地”、“得”不分等错误以及在播电视剧里出现的错误,实在是“捉不胜捉”。  “荧屏是语言文字差错的重灾区,尤其是电视剧。只是这一现象远未引起足够重视。”上海大学教授余志鸿这样说。  一些语言学者也都对此表示忧虑。一个电视节

3、目、一部电视剧的观众往往以百万千万计,电视语言已成为一种“权威话语”,对整个社会起着巨大的诱导作用,尤其是对那些尚未正确掌握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少年儿童们。“几节语文课,有限的在校时间,怎么敌得上从电视到网络无时无处不在的影响呢?”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这样抱怨。  尊重母语是爱国的表现  汉语教育质量不容忽视  电视荧屏语言使用差错只是人们轻视母语的一个缩影。自1956年春天,国家下大决心要扫除文盲,开始推广汉字简化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以来,大众普遍教育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已毋庸置疑。50年过去了,而汉语言文字差错出现的频率,比之从前似乎有过之无

4、不及。这是为什么呢?  郝铭鉴认为,一方面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信量大,人们不再有“敬惜字纸”式的文字神圣感。另一方面,大量新的语言现象不断出现,加上图像传播的发展,使得许多人开始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和变化性,热衷于“创造”而忽视规范。  更多的学者认为这是忽视母语教育所产生的后果。如今不少大中学生都能讲一口流利外语,却未必能写出像样的汉字或流畅明白的文章。他们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普遍远远超过汉语。虽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开设语文课,比重似乎并不低。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教学早已变得极其现实和功利,“考什么教什么”,成了中小学语文课的主要内容

5、。加上网络和电视的普及,使得以文字规范见长的图书阅读量大大降低,学生错别字增多,引经据典屡屡犯错,不足为怪。  “我们必须把爱护母语提高到爱国的高度来看。”“变得混乱粗糙的汉语,如何能走向世界呢?”余志鸿强调,今天的社会需要大量具有良好母语使用能力、能将思维清晰准确表达的公民。而尊重母语,能够正确使用自己的母语,则是一个公民热爱祖国和民族的重要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