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61405
大小:18.3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9
《学习三疑三探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心得影壁山小学李政权我校在10月30日聆听了中心校刘校长、王校长、张主任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讲解细化解疑答惑后,使我受益匪浅。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
2、、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三位领导的讲解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课改实践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走进了小学课堂。随之,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我们的教学生机盎然,我们的课改洒满阳光!这是一场了不起的变革!在三位领导的解读后我又深刻的揣摩内化,下面就谈谈我对三疑三探教学的理解体会:一、变革了课堂的主角忆往日:一四年级语文老师走进课堂:“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送元二使安西》。全诗有四句话,谁来给我读一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诗句的意思。第一句诗讲的是、、、、、、同学们把这句诗的意思抄在本子上、、、、、、第二句诗讲
3、的是、、、、、、同学们把这句诗的意思抄在本子上、、、、、、、同学们把这句诗的意思抄在本子上、、、、、、。下面把抄的诗意大声地背一背、、、、、、看今朝:一四年级语文老师走进课堂:“同学们,今天请大家来学习毛泽东主席写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你们认为要真正的学好这首诗,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体会到的内容及时批注在旁边(学生读书思考批注)。你认为他理解得怎么样?请大家评一评(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学生自主质疑,又自主解疑)。诗学到这里,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给自己出一
4、两道题测一测吧。比比看谁设计的自测题有在班级共享的价值。(学生动笔出题)、、、、、、”整堂课,全班学生从课始到课尾,一直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是主动!由此可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革除了那种以“应试”为唯一目的,摧残学生身心健康,剥夺学生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压抑和排斥学生个性和主体地位的畸形教学。“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变革了课堂的主角,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二、变革了学习的方式《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
5、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革除了以往课堂教学的“四个一”(即一讲到底,满堂灌;一练到底,满堂练;一问到底,满堂问;一读到底,满堂背);革除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单纯以乏味听、机械背、重复抄为主的苦学方式;给学生搭建了自主批读、合作解疑、多元探究的平台。1.强化自主式学习长期单一的讲授式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异化为知识器皿,教师讲了我会,教师不讲我就不会;老师讲多少我会多少,被动地装死知识。课堂跟着老师转,顺着老师念。“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则强化了自主式学习。对
6、学习课文,学生自己先设定阅读问题,不再一味地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对问题的理解,学生自己先读书思考体会批注,不再一味地听老师分析灌输;对疑难的重点语句,学生自己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生生合作,资源共享,对每个新知识的学习,不是从零教起,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先学后教;对课堂练习改变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单一方式,提倡学生自己出题测自己,人人出题相互测,化被动为主动,融巩固、深化、创新为一体。2.注重合作式学习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互助品行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所具备的良好的人文素养。“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变革了“师——生”这一单向的学习方式,建构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由学生自
7、己、学习伙伴、教师、文本、作者、家长及其他媒体搭建的多维的学习网络体。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在合作中学生能够不自觉地学习到表达交流的技巧、察言观色的门道等,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这一学习方式可谓一箭多雕。3.倡导探究式学习。牛顿发现苹果落地探究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现壶盖跳动研究发明了蒸汽机等。实际上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颗发现的种子,都有一股探究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猎奇心探究欲更为强烈。只是以往的教学,老师不相信学生,怕学生说错、说不好而耽搁有限的教学时间,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