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桥教案设计

奇妙的桥教案设计

ID:37156426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奇妙的桥教案设计_第1页
奇妙的桥教案设计_第2页
奇妙的桥教案设计_第3页
奇妙的桥教案设计_第4页
奇妙的桥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奇妙的桥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奇妙的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2、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作用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4、把你最感兴趣的桥的特点和样子介绍给大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2、这篇课文介绍了那些奇妙的桥?(用玻璃造成的桥,用纸张造的桥,用盐造成的桥)自由发言,回忆课文内容二、品读课文(一)、学习课文中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

2、懂了什么?你有什么质疑呢?5、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6、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材料可以造桥的呢?(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发言)过度:是呀!多么神气呀!玻璃,纸张和盐可以造桥,用这些特殊的材料造成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看看吗?7、出示各种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并谈感受(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4、反馈学习情况

3、: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题,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2、小组讨论,看到这些奇妙的桥,你有什么想说的呢?3、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样子的句子4、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谈谈你的体会。5、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我们人类真是伟大,可以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让人想不到的事情都发生了,玻璃可以造桥,纸张可以造桥,甚至连盐巴都可以造成桥……)(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全班齐读本段2、你是怎么理解最

4、后一句话的?3、说说这些桥的奇妙之处读课文,学会倾听和给别人适当的评价交流预设:我读懂了桥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我读懂了造桥的材料有石头,木头和钢铁……..回忆课文内容资源欣赏读课文,学会倾听和给别人适当的评价交流预设:我读懂了这种能造桥的玻璃是一种特殊的玻璃。我读懂了这种用玻璃造成的桥是晶莹透亮的。我读懂了美国人用一种强度很高的纸造成的桥,可以载重几吨的重量呢!我读懂了我国的青海省的盐湖上有一座用盐层造成的铁路呢!……….体会:(我们人类真是伟大,可以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让人想不到的事情都发生了,

5、玻璃可以造桥,纸张可以造桥,甚至连盐巴都可以造成桥……)读课文,谈谈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回归主题三、总结全文1、这篇课文介绍了那些奇妙的桥?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围绕科学的神奇和学生热爱科学的这些主题进行发言)巩固课文内容体会:科学的神奇四、作业布置1、回答问题,为什么说这些桥是奇妙的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3、搜集一些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资料和图片板书:玻璃桥晶莹透亮纸桥强度很高奇妙盐桥万丈长教学反思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任何一节课的教学,它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在教学这篇批

6、注课文中,我从两个方面利用旁批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从读已有旁批中,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在读旁批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其二,在指导学生写旁批时,把重点落在赏析词句中,从而,把批读文教学的学习指导与一般阅读文教学中关注孩子个性体验有机结合。“学贵有疑”,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读文,自己提问题,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当我也加入他们的小组时,他们变得更踊跃,并且乐于从文

7、本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考考同组的其他同学,促使其他同学去研读课本,再次主动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在这多重对话中,学生的疑问冰释了,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本课设计以“层层设境,步步悟读”为教学理念,通过把文本中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链接”,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学习兴趣得到不断强化,从而始终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充分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感受桥的奇妙的同时,也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本课最后又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深化

8、学生所学知识,同时又起到锻炼学生写作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本节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对学生的字词训练只局限于表面,更没能突破教学难点,无法升华学生的感情,激发起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的热情。还有一些细节地方,三疑三探各个环节缺少合适过渡语,无法系统地融为一体,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下功夫,争取使自己在领会新模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