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的童年(导学案)

5 我的童年(导学案)

ID:37145106

大小:28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9

5 我的童年(导学案)_第1页
5 我的童年(导学案)_第2页
5 我的童年(导学案)_第3页
5 我的童年(导学案)_第4页
5 我的童年(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5 我的童年(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我的童年课题我的童年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生疏、溺爱、肃然起敬、孤苦伶仃、家徒四壁、浑浑噩噩”等词语。弄清重点句子“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冰糖葫芦式串联全文的写作技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表达的情感。在对季老苦难童年悲哀的同时,要正视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居安思危,感恩图报。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

2、齐奘,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国学泰斗。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他还曾长期致力于梵文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写作背景本文是季羡林老先生对自己童年的真实回忆,选自《季羡林自传》一书。书中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全书共40多万字,分为十四章,包括“我的童年”“小学记忆”“中学时光”“清华学子”“教书谋生”

3、“去国途中”“德国十年”“滞留欧洲”“游子途中”“在北京大学(1946—1993)”“耄耋之年”等章节。读准字音一垄(lǒng)盐碱(jiǎn)龙肝凤髓(suǐ)溺爱(nì)椽子(chuán)孤苦伶仃(língdīng)蹿(cuān)浑浑噩噩(è)光大门楣(méi)辨清字形理解词语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肃然,十分恭敬的样子。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没有依靠。龙肝凤髓:比喻极其难得的珍贵食品。溺爱:过分宠爱。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含轻视意)。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穷。徒,只;仅仅。蹿房越脊: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

4、地走(多见于旧小说)。光大门楣:指光耀门庭,光宗耀祖。门楣,门庭、门第。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的样子。习以为常:常做某件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新课导入人生宛如一条缀满珠宝的项链,而童年是一颗最璀璨的宝石;记忆犹如大海,而童年是一片最美的浪花;生命犹如大树,而童年是一片最耀眼的绿叶……大家的童年都是不愁吃穿的,谁又能想象得到穷苦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来品尝贫困的滋味吧。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写一件事的文章有什么区别?具体表现在哪里?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等文章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

5、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六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最为难忘的童年形象。2.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写的是20世纪初期全村中最穷的家就是“我”家。“父辈们”写的是“我”出生前家里的境况。“每天最高的享受”写的是“我”四五岁时家里太穷,能吃上白面馒头就是最高的享受。“开始认字”写的是“我”开始识字并结交朋友。“离开故乡”写的是六岁那年,“我”告别故乡,到济南生活。【品味亮点词语】“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中“享受”有何表达效果?“享受”指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文中

6、“享受”一词一方面刻画出作者的顽皮,另一方面表现出生活的艰苦,展现了作者回忆儿时苦难的一种苦而不伤的超然之情。【感悟精彩句子】1.“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句中的“红”“绿”“灰黄”是指真实的颜色吗?说说你的理解。句中的“红”“绿”“灰黄”显然不是指真实的颜色。“红”和“绿”代指有滋有味、绚烂多彩的童年生活,而“灰黄”则代指孤苦伶仃、艰苦无奈的童年生活。2.“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于坑害子女。”在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同时,作者在文中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为什么?以“花朵”喻指“儿

7、童”,情在理中;拿“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来喻指对儿童的爱护要有“度”,理在情中。这样写,既表达了对幸福童年生活的羡慕,又对那些溺爱子女的年轻父母给予了严肃直白的劝告。言语中肯,主题在升华中彰显了深刻的现实意义。3.“在故乡只呆了六年,我能回忆起来的事情还多得很,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已经到了同我那一个一片灰黄的故乡告别的时候了。”篇末再现“灰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童年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