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有感

读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有感

ID:37144286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9

读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有感_第1页
读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有感_第2页
读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有感_第3页
读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有感_第4页
读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的问题:源于历史,中国治理这是我读完的第二本外国汉学家写中国问题的专著,第一本是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记忆犹新。对于历史,想先谈关于历史教育的两个小想法。第一,我中学年代历史学科分数很高,但是究竟学了多少,学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客观历史,我比较疑惑。第二,如果才能了解真正的历史呢?除非能够读到英文原著,否则如果只读中文版的书很容易就看不全面,至少得懂繁体字,因为就《邓小平时代》而言,相对于港版繁体和大陆版简体而言,就一些敏感事件的删减多达8000多字,删减之后就不是一本完整的专著了。我觉得读书不求猎奇

2、,但求客观全面,就像老师所说,中国的学生就应该了解中国的问题。本文的题目是:中国的问题:源于历史,中国治理。前面三个部分中国现今问题的历史追溯,后三个部分叙述中国问题目前的治理方式。一、历史的产物:儒家、革命实践与党的组成(1)儒家是贯穿中国古代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给我留下了三个重要的印象:对“礼”的强调;2.对秩序的强调;3.对社会责任的缺失。对于“礼”的强调,儒家一直都非常注重“循规蹈矩”,相比于法家的严刑酷律,当这种柔性的统治手法被统治者和学者上升到一种价值观、国家形态的高度,人人以“克己复礼”为

3、荣,并且历朝历代加以强调、引导和延续,这种统治术成了人们自觉的用来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一直有少许留存到今天,例如对于读书做官的崇拜,对于长辈的至高无上的听从,村落族长式的治理等等,它是一种比法家的严刑酷律更加高明的统治术,是一种思想上的把持。同时,对“礼”的过分强调也是今天中国社会形式主义的来源之一,办公室文化中对上司的过分遵从以及升迁的“送礼”现象,行政长官视察时的礼仪队伍的规模足以彰显官威和地方对长官的欢迎,写文章中的空话和吹捧等等,闻一多先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做了不说,做了再说”,而当社会充斥着

4、还没做就开始宣扬的时候,社会的浮躁气息就会非常严重。同时,对于“礼”的强调,是一种软性的约束,当年轻人为了做到“合乎礼”的时候,我觉得就开始步入老年期了,带上老年人才会有的拘谨和深谋远虑,而不太敢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它确实会让人觉得这年轻人很有礼貌,而且也不会犯错误,甚至都没有去犯错误的勇气,只要不去尝试,当然永远不会犯错误,因为“做多错多,不做不错”。于是,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实在堪忧。对于秩序的强调,对“长幼有序”经典的案例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它是从道德上规范了君臣、夫妻、

5、父子、师生等的关系。这种秩序只能是在宏观上相对稳定,而在具体微观层面则是不稳定而且是不公平的。当一个小孩年幼的时候,那么他很可能在各方面都排在秩序的末端,服从父亲服从老师,但是随着年龄渐长,他又可能变成父亲和别人的老师,是一种在秩序上的跨越,因此在年龄(时间上)存在着道德的投资,例如:如果小孩子小时候没学好,长大了地位高了的时候就存在为恶的风险,如果父母小时候没教好小孩,小孩长大后也可能对父母不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言传身教”的重要含义。虽说是在道德上,但是在封建朝代,道德在很多时候可以代替法律,执行法律

6、的功能,例如放逐、拘禁和处死,在族长的同意下,在村落里德高望重的人(县令)的号召下,就可以强制他们眼里“不道德”的人。这种秩序,或者说是地位,赋予人的是权力(皇帝就在秩序的顶端,也是权力的顶峰),享有的是名望和尊重。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在古代印度也有类似的秩序或者说是一种对人更为严苛的分类,称为种姓制度,将人天生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只能从事自己天生允许的职业,与同种姓的人通婚,社会阶级极其森严,而且种姓制度是一辈子的,甚至世代相传,他比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要严格得多,它引起的社会矛盾也会激烈得多

7、,因为中国的科举制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缓和社会矛盾,出身低的人可以通过学习儒家学说表明自己的基本学习能力和对这一套秩序的无比服从来获得“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跻身上层阶级,它打开了一扇让人能够通过后天努力改变出身不公平的窗户。关于种姓制度,还有这样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印度宪法之父安贝德卡尔博士出身“达利特人”,属于低等阶级,在印度独立之后起草宪法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具体实施却异常困难,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在1956年,这位先驱带领50万达利特人全部该信佛教,不信印度教,才去除了种姓制度的压迫。儒家思想

8、对于社会责任的缺失,体现在那时候社会责任从不延伸到陌生人,而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关系网中。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今年政府大力提倡“感恩”和“见义勇为”的精神以及提倡社会帮扶、赈灾捐款等来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而在中国古代传统精神中,是一种“防人之心不可无”加上“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价值观,因为不熟悉所以不知会不会帮了你将来会不会害我,以及去帮助亲戚朋友可能更加有利。据现代博弈论观点阐释动物间利他主义的动力在于存在某些有利于利他主义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