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

历史学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

ID:37130489

大小:11.14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5-11

历史学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_第1页
历史学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_第2页
历史学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_第3页
历史学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_第4页
历史学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学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一、北宋政治上的新气象二、北宋经济上的新气象三、三冗问题四、王小波、李顺起义五、民族矛盾一、北宋政治上的新气象宋太祖“誓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与士大夫治天下”文彦博(1006-1097),山西介休人。历事仁、英、神、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余年。寇準(961—1023),陕西渭南人。980年,19岁举进士。994年为参知政事。后被贬至雷州,死于其地。职差遣包拯(999—1062),安徽合肥人。1027年中甲科进士,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但因父母不愿随行而

2、辞官,归居乡里,侍养双亲。庆历六年(1046),奉命出使契丹,他圆满地完成了使命。皇祐四年(1052),除龙图阁直学士。嘉祐元年(1056),权知开封府。1059年,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达到权力的顶峰。除龙图阁直学士、复为河北转运使。…徙知瀛州,…以丧子乞便郡,得知扬州,徙庐州,迁刑部郎中。至和二年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明年复其官如故,徙知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除右司郎中。拯立朝刚严,闻者皆惮之,至于闾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旧制凡诉讼不得入门,拯使径造庭下自道曲直,吏民不敢欺。宋国史《包拯传》开封包公祠1973年,在合肥大兴集发现了包氏家族墓葬,包括包拯与

3、夫人董氏合葬墓,长子包缢(潭州通判)与长媳崔氏合葬墓,次子包绶(潭州通判)与次媳文氏合葬墓,长孙包永年墓,以及包拯近裔无名氏合葬墓。发现包拯的遗骨35块,出土了六块墓志铭,字数达1万多字,仅包拯一人的就有3000多字。今被迁到合肥市包公祠。二、北宋经济上的新气象1、“不抑兼并”政策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2、租佃关系的发展3、户等和阶层身份的变化北宋宫廷俑1、“不抑兼并”政策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古代农书插图:宋代沙田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同五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唐以后,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出现,国家手中不再掌握大量土地,以前诸王朝传统的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已无法

4、实行。赵匡胤适应这种潮流,并使其和自己君主专制的需要结合起来。他以优厚的经济利益交换开国功臣的军政实权,鼓励他们“择便好田宅市之”。宋太祖还认为:富室兼并是为国家守财。国家可以依靠兼并之家的财富“输纳”来应付内外战乱。因此北宋朝廷对土地自由买卖已基本不加干预,“不抑兼并”成为北宋的一项国策。宋代一些人把此斥为“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标志着土地私有制最终替代了国家土地所有制。以此为转折,经济和阶级结构都进一步呈现出新的特点。由于“不抑兼并”,民间地主结束了和国家争夺土地所有权的斗争,地主(包括商人)的经济、政治地位更加提高,也刺激了商品经济。但是“不抑兼并”纵容地主肆意霸占土地,又造成

5、大土地所有制急剧膨胀。2、租佃关系的发展租佃契约普遍“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之一六“农田杂录”佃农耕种地主土地,向地主交纳地租。一般实行分成租,佃农缴纳收获物的五成以上,也有实行定额租,由地主规定租额。土地买卖契约残纸(南宋)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叶适3、户等和阶层身份的变化北宋青白釉人形瓷壶按人户居住地区,分为坊郭户和乡村户。按有无田地等重要生产资料、有无房产等重要生活资料,分为主户和客户。乡村主户按财产高下定为五等,一等和二等为上户。三等为中户,上户和中户合称为上三等户。大致属于地主阶级。四等、五等为下户。主要是

6、自耕农或半自耕农。按政治身份划分,主户中还可分为形势户(指有势力的豪富之家)和民户。形势户来自上户,是宋代统治集团的基础,包括官户(官僚之家)和吏户(基层办事人员之家),官户可以免除差役和杂税等。主户客户涵义变化主户:土著户→有常产之人客户:外来户→无产而侨寓者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谓之客户。石介:《徂徕集》卷8“录微言者”主户客户上户下户形势户上三等民户官户吏户税户平户—佃户平户—四五等民户平户占人口35%,基本不占有土地占人口55%,占有30—40土地。占人口10%,占有60—70土地。占人口1—2‰,占有40—50土地。北宋户等及经济地位示意图积贫冗官财

7、政危机冗兵冗费积弱军力衰弱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原因三、三冗问题冗官北宋政府通过科举制度、恩荫制度和其他途径,给予地主阶级成员以广泛的参政机会,因此官僚机构日益庞大,到1063年(嘉祐八年),官吏“十倍于国初”,而且中级以上的官员,待遇极其优厚。宋文官俑真宗以下官员队伍日益膨胀超编,从真宗初年到仁宗中叶四十年间,正官(有差遣者)增长近一倍,由9000余增至1.7万,至英宗时更达2.4万。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