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才能“下药”

“对症”才能“下药”

ID:37117591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8

“对症”才能“下药”_第1页
“对症”才能“下药”_第2页
“对症”才能“下药”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症”才能“下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症”才能“下药”【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一线教师公认的难点,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到困难,教师在反思教学时对教材的编排产生疑义,只能用时间换空间,强化训练,还产生不了积极的效果。对此,本文做一些原因的分析,并尝试给出解决之道,即“对症下药”。【关键词】对症下药矛盾障碍厘清意义方法【正文】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各篇章的教学难度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内容由于繁琐、难以把握、认知模糊等等原因,造成学生不易接受,教师难以讲透的现实,不少教师对这些内容的安排颇有微词。其实潜下心来,寻根溯源,探索“疑难问题”的成因,不

2、难发现我们的教学的确有不到位之处。所谓“对症”才能“下药”。在疑难面前,我们要找准发力点,有的放矢,使问题迎刃而解。一、抓住矛盾,克服障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是新知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时候,这样的经验和基础都能被很好地运用来为教学服务,但当学生面对一个生活中根深蒂固的认识需要作科学化的规范时,阻力自然应运而生。这种无形的障碍很有“魔力”。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不能一味地带领学生强化认知,而应当将现实的矛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跨越“障碍”。苏教版三年级《24时计时法》的教学正是此类问题的典型

3、代表,许多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在生活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接触24时计时法也不多(即使接触过,由于没有必要的牵引,也不很在意)。所以在表示一天内不同时段的时刻时,学生会根据生活习惯,用某时某分来表示。在他们的认知中,不存在着同一时刻在上午和下午各出现一次的矛盾,因为生活中健全的儿童判断上午下午是毫不费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这样的科学计时法,并找到与普通计时法的交集是有障碍的。刻意强调要在普通计时法前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午”“下午”等等,对于学生而言是“被强加”的,不是来自于内生

4、力。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决定从矛盾入手,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平常采用的计时方法是不科学的,在我创设“潜艇中的小闹钟”的情境中,学生在假想扮演闹钟的角色中,发现钟面上同一时刻在一天中出现两次的矛盾。这样一个简单的环节后,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不但能在平时常说的几时几分前加上时间定语,甚至有了主动改变普通计时法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将普通计时法的规则迁移到24时计时法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确好了许多。这点成功绝对来源于意识障碍的清除。二、巧施妙笔,厘清意义数学教学的高明之处不在于机械地模仿,而在于

5、真正的感悟。学生学习时,如果意义不明,那么所作的努力只不过是在背离真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言,反之,明理清晰,学习则事半功倍。对于学生学习时的“毛塞”,教师巧妙地“画龙点睛”,将之化解于无形,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在知情意等各方面广泛提高。比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简单的分数问题》时,不少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分数问题纠缠不清,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究其原因,是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清。比如“一根绳长3米,用去它的五分之一,还剩多少米?”和“一根绳长3米,用去五分之一米后还剩多少米?”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能理解两个五分之一的不同

6、,问题无法解决。教学时,我抓住“分数的意义”这个关键,让学生体会“带单位的分数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不带单位的分数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题中的五分之一米带单位“米”,它表示一个具体的长度,就是一米的五分之一,应该直接减去,而绳的五分之一表示将绳的总长度看成5份,用去的是其中的一份,这个长度回因为绳的长度不同而变化,绳长就是五分之一的单位一。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抓住了分数问题的关键,能找准单位一,释疑明义。对于今后更复杂的分数问题也找到了正确的解决途径,并对百分数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方法有度,解题

7、得当对于一些较繁杂的问题,学生也许有想法,但在具体解决时容易顾此失彼,丢三落四。这时教师应该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清楚解题的关键,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路分步骤、有层次地解决问题,做到前后呼应,有条理,有成效。比如苏教版六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建立在个基础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上,对一些组合图形,学生可以分解成熟悉的几何图形,分别计算出结果之后再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但是在分解时,很容易出现差错。比如一道练习题出现的组合图形是一扇由长方形和半圆形组成的门,门上还开有一个正方形的小窗。有些学生在计算半圆的面积

8、时忘了用圆的面积除以2,有的学生在计算出三种图形的面积后将它们依次相加。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算式前面表上序号,写清每一小步求的是什么,哪怕只是关键的一个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就有了依托,在检查时也有了依据。这一个小小的变化让学生的解题方法得当,条理清晰,操作性加强,有效地降低了错误率。总之,斩乱麻要找准关键点,看问题亦要抓住关键和本质,而后溯流而上,探寻巧妙的解决之道。“教学无小事”,很多时候哪怕是一幅图、一个符号、一个小矛盾、一个老习惯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