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ID:37108189

大小:531.1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5-11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_第1页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_第2页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_第3页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_第4页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城镇的经济效应一、聚集效应二、优位效应三、创新效应四、辐射效应五、协调效应一、聚集效应1、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成本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总成本,提高利润和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是生产场所与市场的集中。生产要素成本的降低,劳动力、资金、物资等的集聚,会使供求信息更加对称,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增加,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对某一地区进行纵向考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好的基础环境设施,使企业或某一单位内部的经营成本降低。这种成本的降低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由大家共享,即具有外部经济效益。2、引起初始聚集的原因城镇等区位点特殊的有利条件,运

2、费和劳动费的最低。城镇具有高度的聚集性,是区域人口、经济、信息、技术、活动等的集中地,集中程度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提高,是区域内高质量的点。3、聚集的次序(1)原始聚集,农产品的流通交换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生产和交换。(2)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的聚集。聚集:单个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各类工厂的集中――不同产业的集中。(3)直接为制造业服务的聚集,管理、金融机构、法律组织、技术咨询、通讯交通、研究机构、高校。(4)为了前两种服务的聚集,如房地产、建筑业、宾馆、饮食、商店和娱乐,家庭服务。4、聚集的效益来源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同使用公共设施、集中管理。如果某区域的聚集效益的增加

3、引起的生产成本的降低>运输费用+劳动费用,更多的企业将聚集该点。聚集效益服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有一定的限度。拥挤后下降。5、聚集经济的来源一种外部经济(1)社会生产条件和辅助行业所提供的、价格较低的专门服务的共享。(2)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通过人际交往进行传播和互相学习。(3)高效率的区域劳动力市场。(4)厂商之间的合作加强。(5)相互竞争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二、优位效应1、优位效应城镇一般是交通便利、环境条件优越的地点。经济活动布局的边际效益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活动聚集。大量的生产和经济活动部门,互为市场,相互提供和利用燃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甚至废料,扩大了市场规模

4、,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协作性。2、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城镇总是最先在最适合的地理位置产生并发展。(1)自然资源的差异,影响了制造业的定位。如煤矿、金属矿所在地、油田所在地等等,往往形成城镇;(2)交通便利地区也容易形成城镇,所以城镇所在地往往具有资源优位效益。穷乡僻壤指的便是交通闭塞。如在硬化公路产生以前,城市往往在水边建立;在航海业发达的国家,沿海地区城市崛起;铁路产生后,铁路沿线开始出现大量城市。三、创新效应1、创新(熊彼得):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是一种内生因素。城镇是新技术、新观念的创新地,是带动区域进步的驱动器。2、创新的内容包括基础研

5、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定型、产业投资、产品商业化和产品对市场的适应等复杂的过程。创新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主导产业中,主导产业群所在城市就是增长极,通过扩散效应带动腹地的发展。3、创新的原因城镇是高素质人口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的聚集地,城镇中发达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实验测试、文化出版等可以使人们的信息的加工利用更加容易。还可以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由于人口、经济的高度集中,使人们产生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提高效率。四、辐射效应1、辐射效应:城镇的发展对于周边地区产生有利的扩散作用,从而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发展经济增长点,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或产品的发展,诱发新的市

6、场需求,扩大对其它部门产品的需求。2、辐射扩散的类型(1)无形扩散,信息技术、教育。(2)有形扩散,人才流动和资金、物资流动。城镇辐射功能的两种扩散形式是同时进行的。扩散初期以有形扩散为主,随着扩散的加速和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无形扩散逐步居于主导地位。五、协调效应城镇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棘轮效应”,即城镇以其强大的技术、资金和人才实力,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作用,不断培育潜导产业,且城镇经济具有多样性,对市场应变能力强,能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区域经济发展中会出现二元结构,城镇主动与区域建立横向和纵向分工,将初级、中级产品向区域内转移,还可以通过教育、资金、人才、技术等方

7、式向对区域经济进行支援。一、理论基础与假设1、“中心地”理论centralplacetheory理论基础:屠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第二节“中心地”理论2、假设(1)均匀的平原,生产所需的资源特征是均匀分布。(2)人口均匀分布,需求和消费方式都相同。(3)同一交通系统,交通费与距离成正比,向各方向移动都可。(4)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都是理性的,生产者尽可能扩大生产区。(5)人们总是从最低、最近的中心地购买商品和劳务。(6)消费者消费实际价格是销售价格和交通费用之和。二、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