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

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

ID:37092168

大小:1.65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5-17

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_第1页
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_第2页
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_第3页
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_第4页
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单位代码10635学号112015308000618硕士学位论文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论文作者:关瑞瑶指导教师:黄大宏教授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唐宋文学提交论文日期:2018年3月18日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5月20日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中国重庆2018年3月目录摘要............................................................IAbstract........................................................

2、..III绪论............................................................1第一章苏轼诗歌接受刘禹锡的具体体现................................4第一节对刘禹锡的评价...........................................4第二节诗歌题材的仿效............................................6一、政治讽刺诗..................................

3、.............6二、民歌竹枝词..............................................11三、金陵怀古诗..............................................14第三节诗歌技巧、语言的仿效.....................................16第四节接受特点:众类皆学、至老不衰.............................23第二章苏轼诗歌学刘的接受基础..............................

4、........26第一节客观条件.................................................26第二节主观因素.................................................33第三章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继承与发展...............................38第一节开创竹枝词咏史之先河....................................38第二节重塑“刘郎”形象——“俟时志坚”到“超然物外”...........40第四

5、章苏轼诗歌接受刘禹锡的意义....................................43第一节促成了苏轼诗歌的“骂格”.................................43第二节推动了宋代文人学刘高潮..................................47结语...........................................................50参考文献..................................................

6、.........52致谢...........................................................55在校期间发表论文...................................................57摘要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关瑞瑶指导老师黄大宏教授摘要本文以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情况为研究对象,从苏轼诗歌接受刘禹锡的具体体现、接受基础、发展和突破以及接受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究。绪论介绍本选题缘起、苏轼接受刘禹锡命题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意义

7、。第一章是苏轼诗歌接受刘禹锡的具体体现。首先论述苏轼对刘禹锡的个人评价,即贬斥其政治行为与赞赏其作诗才华。再从诗歌题材角度论述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情况,即苏轼在政治讽刺诗、民歌竹枝词及金陵怀古诗方面存在对刘禹锡的学习和效仿。又从诗歌创作技巧和语言角度论证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仿效。最后总结出苏轼学刘的接受特点,即众类皆学、至老不衰。第二章是苏轼接受刘禹锡的基础。主要探究苏轼接受刘禹锡的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客观条件包括:刘禹锡集的流传构成苏轼接受刘禹锡的文本基础;苏轼之前的文人对刘禹锡的接受情况构成苏轼接受刘禹锡的前接受基础;因才见累

8、、被诬被贬的相似仕途遭遇是影响苏轼接受刘禹锡的客观历史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生性刚直的个性、执着自强的人生态度以及“虚空成诗”的文学思想。第三章是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继承和发展。第一节依据苏轼创作《竹枝歌》的动机“缘楚人畴昔之意”“以补其所未道者”和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