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常压氨合成催化剂的改性及稳定性研究

甲烷常压氨合成催化剂的改性及稳定性研究

ID:37089666

大小:5.20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5-17

甲烷常压氨合成催化剂的改性及稳定性研究_第1页
甲烷常压氨合成催化剂的改性及稳定性研究_第2页
甲烷常压氨合成催化剂的改性及稳定性研究_第3页
甲烷常压氨合成催化剂的改性及稳定性研究_第4页
甲烷常压氨合成催化剂的改性及稳定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烷常压氨合成催化剂的改性及稳定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TP391学校代码:10697-密级:201520704:公开学号555:t字位i2文'MASTERSDISSERTATION甲烷常压氨合成催化剂的改性及稳定性研究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作者:百玉坤指导老师:王玉琪教授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二〇一八年?StudyonthemodificationandstabilityofcatalystsforammoniasynthesisfrommethaneatatmosphericpressureAthesissubmittedtoNorthwestUn

2、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inChemicalEngineeringByYukunBaiSupervisor:YuqiWangProfessorJune2018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3、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相关数据库。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4、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摘要摘要工业氨合成反应依然采用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来将大气中的氮进行固定,过程所需要高温和高压的反应条件,这将消耗全球1%的电力。同时传统的氨合成反应采用的是以氮气、氢气为原料气的氨合成反应,其工序繁琐,反应条件苛刻,操作设备复杂。因此,探索出反应条件更温和操作工序更为简单的氨合成过程是当前研究的方向。本论文以甲烷和氮气为原料气进行常压氨合成反应,不仅将多步生产工序改为一步反应,并提出新的氨合成催化剂体系。通过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发现活性炭负载的Fe基催化剂在甲烷和氮

5、气为原料的氨合成方面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以甲烷和氮气为原料气,在(Fe-K)/AC催化剂上进行常压氨合成反应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问题,即氨生成速率在半个小时内几乎降为零。经过后续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甲烷发生裂解后产生的包裹式积碳覆盖了催化剂的活性位,这是造成其氨合成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积碳问题本论文开展了两种解决方案研究:一是在(Fe-K)/AC催化剂基础之上掺杂第三种金属,通过改变积碳形貌(将包裹式积碳转变成丝状碳)从而提高催化剂性能;二是改变原料气的进料组分,在CH4、N2原料气中通入O2,利用氧化作用来消除催化剂表面上的积碳,使其

6、以CO,CO2的气体形式排出。深入考察了Fe基活性物种的负载量、负载顺序、反应条件对氨生成速率的影响,以及多种参数对催化剂性能的敏感性分析测试。采用N2等温吸附-脱附(BET)、氢气程序升温脱附(H2-TP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还原温度、积碳形貌以及活性组分的分散程度等进行了表征分析。在(Fe-K)/AC催化剂基础上掺杂第三种金属(Co,Ni,Ba,Ca,Ce,Zr)后,多种催化剂的氨合成性能实验对比表明掺杂Ce的催化性能最优,显示出Ce具有优良抗烧结性能且能增强催化剂活

7、性组分的分散度;(Fe-K-Ce)/AC的不同制备方法研究表明共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最佳,且在400°C焙烧后形成新晶相CeFeO3,可能促使催化剂活性位的积碳由包裹式碳转变为丝状碳;Ce的不同添加量对催化剂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4%的添加量时三种金属之间的分散程度最好、催化活性最佳,并-1确定了(Fe-K-Ce)T/AC在反应温度700°C、原料气总流速2760mL·h、V(N2)/V(CH4)-8-1-1=1/2的最优操作条件下的氨生成速率高达9.5×10mol·g·s。(Fe-K)/AC催化剂引入氧气后,不同浸渍方式对催化活性的实验结果表明:先负载

8、K再负载Fe得到的催化剂(Fe-K)S/AC的氨合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