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

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

ID:37066378

大小:864.14 KB

页数:79页

时间:2019-05-16

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_第1页
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_第2页
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_第3页
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_第4页
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D924单位代码:10183研究生学号:2015222033密级:公开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TheTheoreticalInquiryandEmpiricalStudyoftheExemptionfromNaturalPunishment作者姓名:张玮琦专业:刑法学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指导教师:王志远教授培养单位:法学院二○一八年五月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TheTheoreticalInquiryandEmpiricalStudyoftheExemptionfromNaturalPunishment作者姓名:张玮琦专业名称:刑法学指导教

2、师:王志远教授学位类别:法学硕士答辩日期:年月日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限)。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3、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论文级别:■硕士□博士学科专业:刑法学论文题目: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考察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作者联系地址(邮编):作者联系电话:摘要天罚免刑的理论探究与实证

4、考察《德国刑法典》第60条规定了天罚免刑规则。在德国刑法学界,对于这一规则的解读众说纷纭,但通常认为它一定程度上满足刑罚的目的,故而可以接受。在我国,几乎没有围绕天罚免刑规则而展开的研究。天罚免刑规则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前提是行为人所遭受的意外,这使天罚免刑规则难以在传统的犯罪论、刑罚论中找到体系上的位置与理解。当下,刑罚轻缓化的思潮方兴未艾,我国亦强调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天罚免刑规则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轻缓化的趋势,因此,对天罚免刑规则进行深入研究在当下看来是有一定必要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天罚免刑规则以及与之相关的刑法学、法哲学、法社会学理论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相关的实证

5、研究结果,得出我国是否适合引入天罚免刑规则的结论,并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探讨由天罚免刑规则所显露出的问题。围绕研究的需要,本文使用了刑法学研究方法及法哲学研究方法、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和通过问卷调查所进行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在刑罚论与刑事政策问题上,通过分析关于刑罚目的主要观点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涵,探讨了天罚免刑规则在不同的刑罚目的观中的理解,通过对不同刑事政策观的梳理和对我国当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剖析,探讨了天罚免刑规则与不同刑事政策的关系。在法哲学与哲学问题上,本文梳理了古希腊和希腊化哲学、中国古代思想、近代哲学与法哲学中对于“罚”的本质的理解变迁和天罚、刑罚之间的关系

6、流变以及法的主体间性、主体性与他者性之不同表现,探讨了天罚免刑规则在不同哲学、法哲学背景下所面临的不同解读。在法社会学问题上,通过在实然层面上对于刑罚本质与两种规范期望之关系的分析,由规范确证和刑罚轻缓化这两个“向量”对于天罚在社会层面上所造成的矛盾,引出天罚免刑规则在法社会学上所面临的实然冲突。在实证研究上,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得出民众对于天罚免刑在具体个案上与抽象规则上的大致态度。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在于,天罚免刑规则当下尚不适合引入我国。法与价值的同一和法的目的性收束之间的拉扯、规范确证和刑罚轻缓化的胶着、民众态度在具体个案和抽象规则上的背离,显示出了三则二律背反。

7、而这三则二律背1反,所引出的是一个根本性的冲突,即文化上的刑罚与刑罚文化在当下我国环境中所面临的背反。在更深层次看来,其根源在于我国古代思想中即已有所体现的对犯罪者的“他者”化的认识,这种认识造成了民众在文化上看待犯罪者和在刑罚文化上看待天罚免刑规则之间的矛盾。“他者”认识的消解,本文认为关键正在于正视刑罚轻缓化的实质,从剔除被过量生产的惩罚规范的角度正确地推行刑罚轻缓化,并重视规范确证在培养民众规范意识上的作用。关键词:天罚免刑;刑罚目的;刑事政策;法哲学;法社会学;实证研究2AbstractThe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