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拳架心法均有异

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拳架心法均有异

ID:37058454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0

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拳架心法均有异_第1页
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拳架心法均有异_第2页
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拳架心法均有异_第3页
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拳架心法均有异_第4页
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拳架心法均有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拳架心法均有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拳架心法均有异发布时间:2010-04-2917:18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拳架心法均有异作者:张光燄来源:太极网中国太极拳门户››太极论坛››杨式太极 本文作者致《武魂》编辑部:笔者现年64岁,晚年习练杨氏太极拳。现寄去《求真求实,从宗师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一稿,此文对杨澄甫先生“杨氏太极拳第三代正宗传人”的身份有所质疑,若能发表,或许会引起拳界的一场争论。但这个疑问,在笔者及笔者周围的拳友心中已存在多日,现直言不讳,一吐为快,谨希望能得更多师友教诲,辩明真理,脱困解惑。谢谢!  一、问题的提起  为什么会产生“杨澄甫大师是不是杨氏太极拳第三代

2、正宗传承人”这个疑问呢?  杨澄甫出生于1883年,到1917年其父杨健侯去世,已经35岁了。按照陈炎林的说法,杨澄甫年近弱冠开始学拳,即从1899年起,到1917年,拳龄已是18年了,这个年龄对于杨氏太极拳承上启下的责任来讲,应该是“完整准确”地继承了杨氏拳法的成熟年龄了。可是,杨澄甫的拳法为什么与其父的拳法就不一样呢?难道是杨健侯没将太极拳传给儿子吗?依据封建社会的传拳理念,这绝不可能!难道是杨澄甫笨而惰学吗?据陈炎林讲,杨澄甫练拳是绝顶聪慧的天才。然而事实上,父子两代所传之拳,无论是拳架、练法上,还是在理法、心法、劲法上的差异,简直判若两派,这是怎么回事呢?  近半个世纪

3、以来,拳界一个占绝对压倒优势的说法,是杨澄甫继承并发展了祖辈、父辈的太极拳,“三代研习而定型”之说,是流传最广且为很多人所赞同的结论。但这种结论未提供事实依据,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推测。既然说“经三代研习”,就必须讲清祖孙三代是如何研习的,其研习成果之间的传承关系是怎样的,最后“定型”的内容是什么,意义何在。如果没有上面几个问题的事实考证,就不可妄下“杨氏太极拳,经三代研习而定型”的断语。下面,笔者对这一结论,谈一谈自己不同的看法。  二、杨澄甫并未继承其祖其父的拳法  杨氏太极拳包括本体和应用两大部分内容。本体指拳架套路,应用指拳式的使用法和破解法。两个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内功。而

4、内功的训练和培养是靠太极拳的理法、心法和劲法。杨澄甫究竟是否继承了祖辈、父辈的拳法,本文将其父与他的拳架、内功理法、心法和劲法做个比较就清楚了(笔者:杨健侯的拳法,以汪永泉所著《杨式太极拳述真》及其弟子魏树人的著述为准,杨澄甫的拳法以其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及其弟子的著述为准)。  先谈拳架。杨健侯在京溥伦贝子府教授的拳架是老六路共89个拳式。杨澄甫在上海教拳据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记载,其拳架共80个拳式;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中,记载的拳架共78个拳式;1933年,杨澄甫将自己创编的拳式定型为85个,分三节九个套路,并将其中快速的技击性招式,改为健身性舒缓动

5、作,遂出版《太极拳体用全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定型”,是杨澄甫给自己创编的拳架套路定型,并非给杨氏太杨拳拳架套路定型。据魏树人大师所著《太极拳内功理法》之《拳苑记事》里披露,汪永泉大师在向杨健侯学拳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坚持杨健侯所传的老六路拳架及其练法,并将其一并传给京都一脉的众多弟子。这种拳架及练法与杨澄甫定型拳架及练法根本不同。由此可见,杨澄甫的拳架本体与其父杨健侯的拳架本体根本没有传承关系。  再谈练法。杨健侯教授拳架套路,反对盘空架子。他根据“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道理认为,太极拳是阴阳互根、内外相合的统一体。初学者没有内功,如果长时间地盘练拳架,只练了外形即阳

6、面的招式,而没有内功培养即阴面的支持,就会出现盘空架子,形成外形僵硬呆滞状况。应当先给初学者讲清一招一式的理法内涵,使其树立“意在先”、“以意导形”的意识后,再去练拳式。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盘拳架。这是事半功倍的练拳途径。杨澄甫的教授方式是给初学者一天教两个拳式。初学者姿式基本正确后,第二天再往下教授两式。就这样进行下去,直到把架子盘完。然后再研究掌握太极拳理法、心法以及推手劲法。上述是两种根本相悖的练法,其间哪有什么传承关系呢?第三谈理法。杨健侯在教授盘拳时,总是要求习练者首先要从意识上树立松散、通空的观念。他认为横向上散和纵向上松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没有散,就松不下来;

7、不能松,也就散不出去。通是散的延伸,空是进入无为境界的保证。杨健侯认为,习练者盘拳之前刻意求松,并不能做到真松。心静无为的前提条件才能保证习练者意识上的松散。杨澄甫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只提到盘拳“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在《太极拳说十要》中,只提到“全身松开”、“肩松开”、“松腰”之语,至于怎样“松开”,根本没有涉及。这不能说是继承其父的太极拳理法。  在对待老拳谱“虚领顶劲”、“顶头悬”的提法时,杨健侯认为这些概念不易理解而不好掌握,却秘传杨氏的“后脖颈蹭衣领”要领。将“虚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