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27659
大小:200.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15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备考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意象鉴赏备考大全第一部分备考要点㈠、明确考纲要求㈡、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特点及其规律㈢、使用恰当方法,合理备考1、注重意象的积累2、正确解读意象⑴、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⑵、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⑶、熟悉诗人处理意象的几种常见方法⑷、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3、强化练习,熟能生巧第二部分附录㈠、高考现场㈡、仿真练习㈢、常见意象拾零第一部分备考要点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
2、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尤其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平时的体会,在这里我就意象鉴赏方面的问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希望能抛砖引玉。(一)明确考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属E级层面的要求。鉴赏评价,就是要求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评说。它是中学语文阅读
3、能力中的最 高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二)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特点及其规律1、题型:在2002年以前,一直考的是四选一的单选题,两个小题,占6分。2002年起,改为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分值不变。2、范畴:可能考到的诗体有三类:绝句(唐宋为主)、律诗(唐宋为主)、词中的小令(两宋为主)。高考不大可能考长诗,因此,复 习时应对短诗有所偏重。(学生应注意认真阅读高中语文第三册P160《中国文学的鉴赏》、P24《谈读诗和趣味
4、的培养》、第五册P150《唐诗简介》和读本中的有 关文章。)(三)使用恰当方法,合理备考1、注重意象的积累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象多半附着在词或者短语上。一句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如:“孤舟——笠翁”,“楼 船——夜雪——瓜洲渡”。也有一句诗只包含一个意象的,如:“北斗七星高”。意象有描写性的(静态的),如“孤舟”、“笠翁”;有叙述性 的(动态的),如“云破”“月来”“花弄影”;有比喻性的,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有象征性的,如屈原作品 中的香草、美人
5、。增大意象的积累量,对于快速解读诗词的意象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其途径有:①注意教材中的诗词意象积累。②在课外阅读与作业的过程中注意积累。③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意象让学生积累。(该部分内容见附录之三。)2、正确解读意象(1)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在正确解读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解读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而为有的放矢。诗歌意象的作用与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6、。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 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 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
7、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 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
8、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 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 乔木,犹厌言兵”,等等。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 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