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22208
大小: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语文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把握说明对象及本文的逻辑顺序。 过程方法通读文章,梳理层次来把握文章的说明内容,并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课文在组织材料上所体现出的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比较两篇短文写作的异同。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那么
2、你们知道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 500万年前灭绝了呢? 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文章,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小组讨论并指派代表回答下列问题: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明确: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在》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 绝。 2、这两
3、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演的“角色”不 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 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 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观看电影视频,进入课堂情境。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小组探究,整体感知全篇内容,并在比较中明确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的侧重点。回答问题。使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好奇心,为课文认知做好情感的铺垫。此题意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
4、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研读《恐龙无处不在》,梳理内容,理清顺序 学生根据以下问题的提示,研读课文,提取信息: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明确: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3.作者谈恐龙的灭绝,
5、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这些内容是 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分析作者的说明思路。明确: 首先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 个大陆上去的呢?然后明确答案,分析问题: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最后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
6、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四、拓展提升1、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生物学(恐龙)—一地质学(板块理论) 确如文章开头所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这个道理对于我们的学习有何启示?明确:我们应该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3、关于本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你知道的还有哪些?教师补充:关于地壳运动、板块运动、恐龙灭绝的理论学说。(具体内容见相关链接)五、课堂总结:世间任何一种现象都不会孤立存
7、在,总是与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也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大胆想像,又要相信科学依据,那么很多未解之谜都会被我们揭去神秘面纱。带着问题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取重要信息,勾画重点语句。举手回答思考分析作者的说明思路,并回答。明确说明顺序,并体会采用此种顺序的作用。思考说明对象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并思考不同科学领域之间具有的联系性特点。谈启示。交流自己积累的与本课有关的科学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感受科学分析问题的方式。训练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把握了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文章的
8、行文思路,进而理解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