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93779
大小:2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5
《浅谈幼儿心理环境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1一、多渠道培养幼儿的德育意识┉┉┉┉┉┉┉┉┉┉┉┉2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3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5致谢┉┉┉┉┉┉┉┉┉┉┉┉┉┉┉┉┉┉┉┉┉┉┉7参考文献┉┉┉┉┉┉┉┉┉┉┉┉┉┉┉┉┉┉┉┉┉┉87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
2、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就深刻表明了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人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小”字、“早”字当头,他认为这个时期
3、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由此他主张把“从小教起”的起点放在“人出生时教起”。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4、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5、。”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多渠道培养幼儿的德育意识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如何使幼儿的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为,就需要通过情感和意志这个中间桥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使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为自觉的行为,才真正达到了
6、品德教育的目的。(一)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积极生活态度和情感态度表现为:谦让、助人、合作、同情、等,这是个性品德的基础部分,是社会责任感更为复杂的道德概念和情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如大班饮水时老师特意按排了几个小班的幼儿一起取水,教师注意观察本班幼儿行为,饮完水后,教师将幼儿取水时,她看到的某些行为告诉大家,引导大家讨论谁的做法好?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送水杯时,很多幼儿已经知道应该让小弟弟、小妹妹先放,教师有意识的在“饮水”这样一个小的生活细节中设置了
7、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又通过讨论、激发了幼儿的道德行为意识,送水杯时,幼儿的行为意识已发展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可见,特定情景的多次反复创设,将会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更有利于道德意识向行为的迅速转化。此类活动在吃点心、分水果时都可以进行。(二)增强幼儿的自觉性行为。7幼儿在特定的氛围中,常常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但一旦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便会变成另一个样。因此角色游戏则是增强幼儿自觉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幼儿最喜欢扮演角色游戏,他们相信角色的真实性,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他们就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规则要求自己.(三)寓德于乐。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不仅要有
8、计划、有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更应坚持寓德于乐,组织一些愉悦性模仿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将快乐愉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