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九歌》源流及其性质与作意

试论《九歌》源流及其性质与作意

ID:36973398

大小:7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6

试论《九歌》源流及其性质与作意_第1页
试论《九歌》源流及其性质与作意_第2页
试论《九歌》源流及其性质与作意_第3页
试论《九歌》源流及其性质与作意_第4页
试论《九歌》源流及其性质与作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九歌》源流及其性质与作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九歌》源流及作品性质与作意蔽卜掾迷搜孝星猫浆蔽卜掾迷搜孝星猫浆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九歌源流、楚国风俗与屈原创作《九歌》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分析,认为屈原《九歌》之作非源于南楚的民间祭歌,而是根据直承于夏九歌的楚九歌再创造而来,是一套体现楚文化特点又极具时代气息的国家性祭祀典乐,其中透露出战国中期楚国强盛时期力图“励战图强,统一天下”的意图。关键词:九歌;源流;屈原;性质;作意蔽卜掾迷搜孝星猫浆一、前言蔽卜掾迷搜孝星猫浆屈原《九歌》之作,今存世最古之本,见之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其云:“《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

2、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1](P48-49)后南宋朱熹亦于《楚辞集注》中说到:“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太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2](P29)我们可以看到王朱二人皆认为《九歌》之辞源于南楚沅湘之地,其母本为当地少数民族的祭祀乐歌,然因其辞鄙陋,多亵慢

3、淫荒之语,故屈原就其词而改之,并托此来抒发自己失意孤凄之幽愤,与忠君爱国之挚情。诚然,屈原《九歌》之作与古九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点已在学界达成共识。而从王朱二人对屈原创作《九歌》动机的表述中,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相对确定的信息,屈原的生活环境,也就是楚地的风俗(特别是祭祀歌乐)对屈原《九歌》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但若说屈原九歌的母本古九歌就是直接源自南楚沅湘祭歌,这便很值得商榷了,毕竟“九歌”古已有之,《左传》、《山海经》都有所记载,然未见与战国时沅湘民间祭歌有什么联系。那屈原《九歌》与古九歌,乃至沅湘祭歌在源流上有什么关系?《九歌》所表现出的规格到底是国家性祀典还是民间祭祀?屈原创作《九

4、歌》的主旨和作意又是什么?屈原是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创作《九歌》呢?这些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蔽卜掾迷搜孝星猫浆二、“九歌”的源流及演变蔽卜掾迷搜孝星猫浆《九歌》之名于古籍多见之。《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3](P473)《尚书·大禹谟》:“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5、。’”[4](P88-89)《左传·文公七年》:“《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5](P376)另外《楚辞》中亦有三处提及《九歌》:《离骚》中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1](P18),“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1](P40),《天问》中有“启棘宾商,九辩九歌”[1](P86)诸语。综上,我们可以得到九歌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夏九歌”与周文献表述中的《九歌》(下称“周九歌”)。再加之屈原所处时代的楚地《九歌》(下称“楚九歌”)以及受楚地《九歌》直接影响的屈原《九歌》。我们便可看到总共有四种不同形态的《九歌》。此四种,笔

6、者认为虽有所区别,但绝非没有连带关系。(一)“夏九歌”与周代文献中的“九歌”无疑,“夏九歌”最古,不论是《楚辞》还是经典化了的《左传》、《尚书》等,皆将《九歌》之源推及夏代。再细分析可看出“夏九歌”无疑倾向于宗教祭祀性与娱乐性的结合。如《山海经》中所言“开(启)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3](P473)。郭璞此言“嫔,妇也。献美女(人)于天帝”[3](P473),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为以貌美圣洁的少女祭天。但不论是以“嫔”为“妇”,还是以“嫔”为“宾”(如《天问》中“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前者言原始祭天仪式中人祭的情状,后者讲得是祭祀中的人

7、神交流现象(人帝朝见天帝)。再“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处我们做个还原现实的想象,似可这样理解:这《九辩》、《九歌》实为夏启祭天时所演奏的乐舞。此外《汉书·郊祀志上》:“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6](P1232)。而这基本上也符合远古时原始祭祀的场面。关于夏启“嫔天”,今本《竹书纪年》亦记“十年帝(启)巡狩,舞《九韶》于穆之野。”[7](P202)可见这是写在天穆之野,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