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学设计 (2)

《项链》教学设计 (2)

ID:36973275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2

《项链》教学设计 (2)_第1页
《项链》教学设计 (2)_第2页
《项链》教学设计 (2)_第3页
《项链》教学设计 (2)_第4页
《项链》教学设计 (2)_第5页
资源描述:

《《项链》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项链》教学设计[设计思想]1、宗旨:贯彻新课标理念,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平等、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2、学情分析:莫泊桑的《项链》在中国流传广泛,许多年来,对其女主人公的看法也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但果真如此吗?有必要引导学生去重新审视探究。当然,这对高二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理清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抓住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和耐人寻味的结局,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3、具体设计:课前预习——学生查阅、搜集、整理作家作品资料,熟读课文,积累字词,梳理故事情节;教

2、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讨论、发言,同时要做必要的指导、点评和小结,这是教学的重点;课后——指导学生写鉴赏性文章,是教学的难点。4、课时安排:一课时(50分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4、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小说结构。2、讨论鉴赏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3、探究评价人物的形象、耐人寻味的结局和主题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评价玛蒂尔德这个有争议的人物

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都将可能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学重点]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1、训练讨论、评价及口头表达能力。2、探究、评价玛蒂尔德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和主题思想。[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莫泊桑及其作品的资料,下发给学生;阅读相关鉴赏文章,制做相关课件;布置预习任务。[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下列诗句,学生齐读)“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一

4、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这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激发兴趣)这两首诗前三句都平淡无奇,最后一句却是奇峰突起,化平淡为神奇,诗意的大逆转给人以特别深的印象。这种大逆转结局的共同点是出人意料,合乎情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项链》的结局也是如此。二、探究性学习(一)探究小说的情节和结构特点方法:从小说的结局往前推,探究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发言,老师点评归纳。过程:1、文章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从结局往前看,连续发生了哪些事情?课件1:结局:发现项链是假的事情经过: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发现真相【从结局往前推

5、,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较好 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从文章的内容看,不难理解其出人意料,可以说是合乎情理的,有什么根据吗?课件2A、借项链佛来思节夫人答应得非常爽快,甚至没有一句叮嘱的话。B、送还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C、珠宝店里只卖出盒子。教师点评:文章贵曲忌直,波澜起伏的情节肯定比平铺直叙更能吸引人,但情节的设置也应合乎事理,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编硬造,出人意料,却不合乎情理,就成了荒唐,不会有什么审美价值。对于文学作品,无论是长是短,都须遵循四字真言:合情合理。课件3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识“项链”3、探究富

6、有戏剧性结尾[引导]:本篇小说的结尾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奇峰突起戛然而止,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要把一篇小说的打击力量放到最后”这给我们留下丰富的二度创作。如果让我们重新设计结局,你将设计怎样的结局?请同学们想象“佛来斯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之后,会发生什么?”看看谁的想象有新意。学生的想象可能有:①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回了三万五千法郎,过上了幸福生活。(对她的美好祝愿)②玛蒂尔德喜怒无常,承受不住精神的打击,精神崩溃了,整天念叨着:“项链,假的!项链,假的!”从此,她的身影出现在精神病院里。(继续嘲弄,在伤口上撒盐)③玛蒂尔德与佛来斯节夫人争吵不休,最后不得

7、不诉诸法律,陷于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之中。(审视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抨击金钱至上的人生观)④佛来思节夫人深为女友十年来的艰辛的遭遇所感动,归还了项链,于是路瓦栽夫人阔起来了,完全忘却了十年的艰辛,重新染上了慕虚荣、图享受的恶习,再次落了个穷愁潦倒的结局。(揭示虚荣的危害)【学生的意见不一定会统一,这正是此问所追求的效果,我想也是作品所追求的效果,虚实结合,有无互补,创造出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通过这样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构思能力。】(二)探究人物形象及原因方法:学生探究、讨论、发言,老师点评归纳。过程: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原因,那么是什

8、么导致了玛蒂尔德的悲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