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乡愁》(人教)

【教学设计】《乡愁》(人教)

ID:36959906

大小:301.7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4

【教学设计】《乡愁》(人教)_第1页
【教学设计】《乡愁》(人教)_第2页
【教学设计】《乡愁》(人教)_第3页
【教学设计】《乡愁》(人教)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乡愁》(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乡愁》阜阳市郭老师◆教材分析《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2、理解诗歌的形象,领会

2、其象征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通过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2、关键诗句的理解;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诗的主旨。【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音频朗读文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

3、列举,师述同感。板书课题:我爱这土地2.简介作者——余光中。(出示课件19)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天狼星》《余光中诗选》。3.背景简介:(出示课件20)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小声试

4、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教师作诵读提示:在划分诗的重音时,对于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意象,一般要重读,另外,对这些意象加以修饰的词语,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形容词也应该重读。2.学生集体朗读,自评。(对于节奏和重音提出朗读的问题或优点,强调读出节奏与重音,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把握好语速和语调。)3.个别学生朗读,学生评价。(要加感情)4.全班有感情地再次朗读。5.听示老师范朗读,并投影出诗节奏、重音的划分。6.配乐,学生朗读,进入诗歌的情境。三、研读、赏析诗歌1.思考: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

5、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思考: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明确: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3.你能说说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着哪些具体的乡愁?明确: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4.思考:“乡愁”应该是一样很有份量的感情

6、。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形象的前面都用了哪些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朗读感悟。四、齐读,感悟乡愁主题五、拓展延伸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明确: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均在大陆,

7、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六、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