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系谱学.docx

比较文学系谱学.docx

ID:36957236

大小:24.6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30

比较文学系谱学.docx_第1页
比较文学系谱学.docx_第2页
比较文学系谱学.docx_第3页
比较文学系谱学.docx_第4页
比较文学系谱学.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系谱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较文学系谱学》——王向远2010年新书比较文学系谱学建构的基本宗旨,就是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起源、发展、演变加以系统的评述与研究,寻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并对中国比较文学加以定性和定位。在《比较文学系谱学》描述的系谱中,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偶发性的“文学比较”,为历史积淀期;第二个阶段是近代欧洲的“比较文学批评”,为学科先声期;第三个阶段由“比较文学批评”转换为“比较文学研究”,由此走向学科化阶段。学科化之后又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法国学派的“国际文学交流史

2、研究”即“文学史研究”,第二种形态是美国学派和苏联学派以理论建构为主要宗旨的“文艺学”形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超越学派畛域,形成第三种形态即“跨文化诗学”。【目录】第一章历史积淀:古代朴素的文学比较一、古代欧洲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二、古代阿拉伯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三、古代中国人与印度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四、古代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第二章学科先声:近代“比较文学批评”和“世界文学观”的形成一、欧洲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的比较文学批评二、欧洲浪漫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批评三、近代亚洲的比较文学批评四、“世界文学”观念的

3、形成第三章学理基础:历史哲学、文化人类学与比较神话故事学一、历史哲学为比较文学提供了理论参照二、文化人类学为比较文学奠定了学理基础三、比较神话学是渊源学、主题学研究的最初形态四、文化传播学派及比较故事学开传播研究之先路第四章学科成立:理论建构与学派形成一、比较文学“学院化”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展开二、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与学科理论的初步建构三、维谢洛夫斯基与俄罗斯的“历史诗学四、梵·第根与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完成第五章学科更新:美国学派的崛起与学科理论的重构一、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挑战及美国学派的崛起二、美国学派的三重突破三、艾田

4、伯与法国学派的终结四、苏联“比较文艺学”的独特立场第六章学术东渐: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较文学一、近代日本对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理论的借鉴二、现代日本对法国、美国两学派理论方法的引入与消化三、蒙、韩、印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比较文学及其特色第七章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及其理论特色一、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移至中国二、研究方法的新探索三、分支学科的理论开拓及研究范式的形成四、“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与特色比较文学学术系谱中的三个阶段与三种形态——王向远【提要】比较文学系谱学建构的基本宗旨,就是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起

5、源、发展、演变加以系统的评述与研究,寻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并对中国比较文学加以定性和定位。在本文的比较文学系谱学体系建构中,比较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的“文学比较”、近代的“比较文学批评”,现代由“文学批评”转换为“文学研究”并走向学科化;学科化之后又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形态,美国与苏联学派以理论研究与体系建构为宗旨的“文艺学”形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则超越学派畛域,形成“跨文化诗学”这一新的学术文化形态。第一部分比较文学系谱学的建立,首先有赖于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进行纵向梳理。在历

6、史方法与逻辑演绎的双向运动中,可以将比较文学的学术理论系谱大致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期,古代的朴素的“文学比较”,是比较文学的历史积淀期;第二期,近代的“比较文学批评”,比较文学以文学批评的形态存在,是比较文学的学术先声期,第三期,现代的“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实现了“学科化”。在19世纪末学科成立之前,比较文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期,也是比较文学学术系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没有形成比较文学的自觉意识与方法论,而仅仅是一种以自国为中在有限的国际区域视野中的朴素的“文学比较”,呈现出地域性(非世界性)、偶发性的、简单的异同

7、对比的特征。这种朴素的“文学比较”在古代各文明民族国家,或多或少大都存在,但情况有所差别。在中国,长期以来,汉文学以外的文学很少能够引起中国的文学家、文学批评研究者的注意,属于中外文学比较的文字材料极为罕见。有的学者在谈到中国比较文学“史前史”的时候,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与北方的文学的比较属于比较文学。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南北文学比较虽跨越了狭义的“民族”(甚至“国家”)的界限,但却是在走向融合的“中华文化”内部进行的,而且是在汉语言文学内部展开的,因此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跨文化的比较文学。中国古代真正的跨文化的文学比较,是在印

8、度佛教经典翻译的过程中发生的。在佛经翻译过程中,一些翻译家在印的比较中,看出了印度文学不同于中国文学的一些特点,并且提出了有关译学理论的主张及中印文学不同特征的一些看法。但那基本上是在宗教学、语言学的范畴内进行的,而且流于只言片语。相比而言,在古代东西方各国,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