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56700
大小:101.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4
《张文军培训总结西夏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眼中的清华园,我眼中的西夏校园长——国陪计划(2017)西夏区百名校园长培训感悟华西中学:张文军2017年10月28日—11月12日,我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了为期近半个月的学习。清华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学府,一直是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殿堂。能在这个全国最高学府学习、体验和感受,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来说,倍感珍惜。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清华的魅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学风,让我饱享知识大餐,饱经思维洗礼。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次学习的体
2、验。一、清华的美众所周知,清华建校之初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校园内的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大礼堂成为著名的“四大建筑”。这批建筑由美国建筑师墨菲与被称为“中国第一建筑师”的庄俊配合设计并监造而成。这四大建筑多为红砖青瓦、铜门钢窗,而且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尽含其中,内部装修也都极力欧美化,甚至许多建筑材料和内部设备也是舶来品。另外,情人坡、银杏树、红叶、溪流、雕塑群等在这座占地六千亩的大校园里尽显风情……清华大学无愧是世界最美的大学之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清
3、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对于大学的评价。此次学习,共有十几位教师为我们授课,有田彩凤、李清泉、马刚、王建宗、安康、李忠秋、吕建强、付晓洁、黄磊老师等,打开百度搜索,每位老师的介绍也让我们心生敬佩。他们治学严谨,上课激情澎湃,带给我们心灵的启迪,思想的激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无愧于老师的称号。一、学习氛围浓厚无论你走在学堂路、至善路,还是熙春路、紫荆路,你都会看到清华学子忙碌的身影,身在其中,你感受到的节奏就是“快”:他们或许要去实验室去赶着做试验,或许去教室的路上、或许去图书馆的路上、或许去赶着聆听某场大师报告…
4、…你会看到在李文正图书馆的书亭旁,总会有三五成群的学子用英语排练某个剧目。北京的秋冬,天色黑的较早,你会看到图书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甚至在湛影书屋,也是一座难求。学子们或专注地看书,或小组讨论,这里的营业时间是到临晨五点……另外,清华的学生社团已逾百家,涉及公益、人文、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如山野协会、手语社、职业发展协会、跆拳道协会、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心理里协会、周易协会、汽车爱好者协会、京剧昆曲爱好者协会、理财协会、越剧协会、求是学会……,在这里,只要你能想到的社团,这里都会有你施展才能的舞台。这些社团为每
5、位学子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二、无体育、不清华国民形象代表着国家形象,国家强大自国民强健伊始。“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而这也成为清华人持之以恒的动力与追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下午四点半,校园广播便会响起:“同学们,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去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强健的体魄,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现如今,清华大学又恢复了这个优良传统,在东、西大操场、在紫荆操场,在清华的僻静小路上,随时随处可见奋力挥汗的身影,整个校园洋溢着生命的活力。2016年清华105岁校庆,远在法国的1977级自动化系的校友
6、牟文殊专程回到母校,在西草场跑了105圈,正好是一个马拉松的距离……蔚然成风的体育锻炼,成为一支由清华人创作的慷慨激昂的进行曲。来到清华,西夏区的每位校园长们都感受着清华深厚的人文气息。如果要让我用几个词汇描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那一定是自觉、守纪、和谐、热情、勤奋。此次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像小学生一样严格遵守着时间要求。每天早上要求7:50到教室,8:00正式上课,下午1:50到教室,2:00上课。可是,如果早上你7:50到教室,一定剩下的就是最后两排的座位。午休时间,晚上空闲时间,图书馆里都有我们学习的身影。许多
7、小组中午都留在教室设计组徽、组训、排练,场面令人感动。最后一天是学习成果汇报和文艺汇演,当文艺委员刚把任务分配到各组后,你就会看到各组在寝室、在教室、在随便一块空地导演、排练的景象,甚至还早早的从网上预订了演出服装。即使时间已经很晚了,你还可以看到幼儿园的园长们在外面排练节目,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认真,一丝不苟……西夏区的校园长们来自于不同的单位,在清华,也许就是一声“你好”、“早啊”,一个会心的微笑,也许就是帮一位同学倒一杯开水,帮同学们拍几张合影,但都是那么温馨,那么真挚,我们的距离也在逐渐拉近。我们是西夏人,
8、我们肩负着西夏区教育振兴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心打开,就会看到一个美好的世界。短暂的学习即将结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感染着每位西夏区教育工作者,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我们即将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唯有不断自省,唯有实干,方能不负此行!感谢国培项目,感谢教育厅的领导,感谢西夏区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