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4000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30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内涵,形成基本的历史概念;运用图示法、归纳法等列举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形成阅读、归纳历史事件的技能。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分析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高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文献的能力,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提高对历史文献的鉴别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难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赎买政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设问:我
2、国国民经济是什么时候取得根本好转的?由此引入新课。讲述新课1、到1952年,人民政权基本得到巩固,国民经济也实现了根本的好转,这就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2、每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这一目主要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教师授课时,应将主要时间安排在这一目上,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和归纳圪的内容,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补充,不宜过多。重点讲清楚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关于每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解决新旧知
3、识的衔接问题,如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结果怎样?进一步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纲领中,中国共产党确定的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突出强调:从内部来看,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基本恢复是制定“一五”计划的内部条件。到1952年底,我国已经有了相当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依靠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
4、经验和在土改完成后农业互助合作的许多经验。从外部来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支持和示范,使中国具备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外部条件。为此,在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教师在讲授这个问题时,应依据圪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重点,注意解释清楚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过渡时期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什么是“过渡时期”?教师可以通过
5、设问、反问,师生共同讨论,最终明确“过渡时期”的含义,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即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教师应该从便于学生记忆、理解的角度出发,可以简言之“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亦“一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亦“两翼”。教师要点明:”化“就是发展公有制,”改“就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所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
6、主义改造问题,即由私有制转变为私有制。“化”与“改”都规定了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而且必须逐步进行和逐步实现。第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基本内容可以按照教科书处理,不宜作太多的补充。1953年中共中央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教师利用教科书上的思考题进一步设问我们为什么要集中精力发展重工业呢?教科书的小字部分对这一问题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补充,可组织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归纳出基本的知识点,提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
7、析问题,形成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在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做最后总结。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原因:从内部来看,我国近代由于列强的压榨,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从外部来看,世界强国如林,重工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一个标志,只有发展重工业,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其次,关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教师应该作适当的补充,使用一些图片,有些内容可联系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的发展情况,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及其生产的车型以及在改革开放后的车型改造情况,还有学生比较了解的其他企业情况,这
8、样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指导学生把主要成果列表以加深整体印象。“一五”计划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教师可以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以此检查教学情况。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这一目要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背景。在讲这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