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位置和范围》(人教)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位置和范围》(人教)

ID:36939043

大小:1.06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30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位置和范围》(人教)_第1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位置和范围》(人教)_第2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位置和范围》(人教)_第3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位置和范围》(人教)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位置和范围》(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畅言教育《位置和范围》成都市第二十中学万晓琴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

2、;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畅言教育首先以电影《功夫瑜伽》拍摄国家为诱饵,引发学生读图思考国家位置与所属大洲,进而认识亚洲地理位置(经纬度、半球、海陆位置)。紧接着让学生独自完成活动北美洲地理位置探索,加强学生对地理位置的分析能力。最后通过学生对亚洲范围、面积与分区的预习,尝试分析教师所给出案例与图片所属的亚洲区域。教材分析《亚洲位置与范围》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的第一节内容,作为世界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

3、知识结构的行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内容只是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同时以它为开端,让学生首先对我们自己所属的大洲深入了解,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对区域地理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亚洲的纬度、半球和海陆位置。2.了解亚洲的主要特征(范围、面积)。【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2.通过案例与图片明确亚洲的分区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世界观。教

4、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述某大洲的半球、经纬度与海陆位置。【教学难点】运用资料简述大洲的地理位置。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准备一幅世界政区图。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辨认国家与大洲1、展示电影《功夫瑜伽》拍摄国家图片,中国、冰岛、迪拜、印度。请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到这些国家,并说出哪些国家属于亚洲。2、展示世界轮廓图,指出亚洲。并请学生尝试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二、《启发引导》认识亚洲地理位置1、快速预习第一板块内容,说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即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

5、陆位置。2、展示半球位置图片,学生回忆南北、东西半球分界线,读图分析亚洲所在半球位置。3、展示亚洲经纬网图,学生找出四至大致经纬度,并延伸所处温度带。得出东西跨度大,南北距离广的结论。4、解释海陆位置。展示亚洲位置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其分别濒临的海洋与相邻的陆地,分析出海陆位置。5、总结亚洲半球、经纬度、海陆位置。三、《自主探究》方法迁移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图6.1和6.3,用刚学习的方法,分别描述北美洲的半球、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四、《自主学习,探究交流》亚洲特征1、板书学习问题,学生按问题自主学习“世界第一大洲”框题内容,并回答问题。A

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B.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C.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D.亚洲共分为几个亚?分别是?2、展示亚洲分区地图,带领学生分别认识各大亚区域的位置、范围、国家。3、交流探究活动:“猜一猜:下列景观或活动可能出现在亚洲的哪个区域。”学生在观察、思考、探讨的过程中了解亚洲不同区域存在的显著差异,并掌握一些常见国家所处的亚洲分区。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畅言教育五、小结板书设计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1、世界上最大的大洲2、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3、亚洲六大区域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二

7、、世界第一大洲教学反思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