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01706
大小:988.6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0
《《施肥技术》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土壤肥料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第八章施肥技术第一节合理施肥原则一、肥料合理分配的原则(一)统筹兼顾,照顾重点作物。(二)保证大面积均衡增产。(三)节省劳力和减少运输负担。二、肥料的合理施用原则(一)根据作物营养特点。作物种类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对养分的类型及数量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整个生育期间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对不同形态的肥料,反应也不相同。作物品种不同,需肥的情况也有差异,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要根据品种特点施肥。同一种作物,同一种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营养临界期和最
2、大效率期是两个关键性的施肥时期,在这个时期保证作物所需养分的供应,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二、肥料的合理施用原则(二)根据土壤条件。土壤不同,施肥效果不同。(三)根据气象条件:气候条件会影响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和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从而影响肥料的肥效。影响肥料的气候和条件主要是降水和温度。(四)根据肥料特性:如肥料的养分含量、溶解度、酸碱性、利用率、移动性、后效大小、对作物的副作用、有机肥料的腐熟程度以及肥料混合时的相互作用等。(五)根据农业技术条件:轮作、耕作、密植、灌溉、排水等都会影响肥料的肥效。第二节肥料的利用率和施肥量的计算一、提高肥料利
3、用率的途径(一)推广化学肥料深施。(二)按作物需肥特点施肥。(三)氮磷配合施用。(四)调整布局,均衡发展。二、施肥量的计算第三节肥料的配合及混合施用一、肥料的配合施用1、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2、氮、磷、钾配合3、粪尿肥、绿肥与秸秆直接还田的配合4、注意合理施用磷肥5、基肥、种肥与追肥的配合施用二、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合理施肥作物不同,对养分需要的种类、数量也不相同。同一种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点也不一样。要依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施肥。小麦、青稞需氮较多,需磷钾较少,应以施用氮肥为主,依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钾肥;蚕豆、豌豆、舌箭豌豆
4、、苜蓿、草木樨、雪莎等豆科作物能有限固氮,仅需较多的磷钾肥;大豆、甜菜等需钾量大,在缺钾土壤上要特别注意施用钾肥。谷类作物都有对肥料最敏感的时期,农业上称这一时期为需肥临界期,能否满足临界期的养分需要,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三、肥料的混合为了使肥料更好地发挥作用,并节约施肥劳力,常将各种肥料混合施用,在考虑肥料能否混合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三点:1、肥料混合后,不能使其中任何一种养分的有效性降低或引起养分的损失;2、肥料混合后,能使肥料中的物理性质改善,至少不含产生不良的物理性状,便于贮藏和施用;3、混合后肥料中的养分种类和比例要适合作物营养的需要。第四
5、节肥料的施用方法近20年来西藏的化肥施用技术主要是:一、种肥施用技术。种肥的施用方法一般以顺犁沟条施或与种子混合后利用播种机条施。二、追肥施用技术。一般都以撒施和条施为主,根外追肥在一些农区也有一定的应用面积。三、基肥施用技术。在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土壤条件下,采用化肥深施的方法,增产效果明显,主要原因是减少了化肥的损失,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四、配方肥施技术。包含着“配方”和“施肥”两个方面,就是先配方,后施肥,施肥是配方的实施。作配方施肥的一个重要原则:配方施肥要以“有机肥为基础”。第五节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
6、几个方面:(一)查明土壤由于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或过剩而引起的作物营养失调现象和营养生理病害以及由于土壤环境不良(如水分过多,通透性差等)引起的作物病症,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二)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和植株的营养状态和规律,用于指导合理施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土壤中某一植物养分越多,需要由肥料提供的养分就越少。(三)在掌握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预测、预报和预控,寻求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的途径。二、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一)形态诊断。通过肉眼观察作物形态产生的变化来判断作物养分丰缺或障碍元素的方法,称为作物的形态诊断。障碍元素是指
7、由于含量过多,影响作物的正常发育,使作物产生中毒现象的那类元素或是指非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由于作物外观上的反映一般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倘若根据观察结果采取补救措施,一般已为时过晚。不同原因引起的症状容易混淆,造成误诊。症状的识别及严重程度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要凭个人经验,缺乏数量化指标,要与其它诊断方法配合进行。二、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二)环境诊断:运用作物与环境条件统一的观点,找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不利土壤因素加以克服,称为环境诊断或障碍因素诊断。它是形态诊断时经常需要配合进行的一种诊断方法。不利的土壤因素如土壤温度过高、过低,质地过砂
8、、过粘,土层中有障碍层次,过酸过碱,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干过湿,以及由于土壤通气性差所导致的Fe2+、H2S危害等。另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