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课件1

《长亭送别》课件1

ID:36899287

大小:921.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10

《长亭送别》课件1_第1页
《长亭送别》课件1_第2页
《长亭送别》课件1_第3页
《长亭送别》课件1_第4页
《长亭送别》课件1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课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哲思短章论 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实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注:前两人是古罗马著名的皇帝,腓力普王是法国国王,爱德华四世是英格兰国王,阿尔西巴底斯是古希腊著名的美男子,伊斯梅尔是波斯国王,会武功。)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幽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

2、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何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

3、美的外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修身名句·扬善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赏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尊重、尊敬是相互的、平等的。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若想获得别人的尊敬、爱护,最重要的是学会先伸出手,去爱护别人、尊敬别人。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赏读: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4、,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修养需要宁静淡泊,学习需要宁静淡泊,没有身心宁静淡泊就不能实现人生远大的理想。我们应塑造自己的这种独特品性,摒弃浮躁,潜心修养品德和学问,从而彰显自己的生命价值。行:指人的行为道德。淡泊:恬静、文静。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威。——《论语·述而》赏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

5、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赏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元代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艺伎为伍,当时是位不得志的落文人。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

6、一折,余则散佚。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英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写作背景宋金时期,说唱崔、张故事的作品,有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戏曲方面有金院本的《红娘子》、南戏的《张珙西厢记》等。到了元代,这些各自在南北流行的唱本、剧本,又重新在大

7、都、杭州等戏剧发展的中心都市汇合,南北戏曲得到交流。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王实甫把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写为戏曲,虽故事基本相同,题材却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也更鲜明了;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上也有所提高。《西厢记》第五本的情节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里就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西厢记》里更明确地体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第五本没有前四本写得好,主要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还没有为剧中提出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