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79012
大小:698.31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5-10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从高考来看,对思想内容的考查就是对诗歌的情感考查,至于观点态度,时有考查,但不是太多。诗歌总是要表达一定情感的,所以古诗鉴赏总是难以避免考查情感,因此,此考点是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念离愁与寂寞孤独型。此类情感最为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聚;并且通信不便,难以沟通与交流。所以诗词中的思念离愁与寂寞孤独是一个普遍的话题。2.愤世嫉俗与怀才不遇型。对统治者不满,抱怨无人赏识,个人事业与理想无法实现。南宋的辛弃疾写的不少词都是这一类。3.清高脱俗
2、与蔑视权贵型。古代文人自视清高,常常会抒发这样一些感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身清高的操守。如李白的诗不少都是蔑视权贵,标榜自由独立的。4.同情人民与忧虑国家型。如杜甫的不少诗都把笔触指向人民,关注人民的疾苦,对百姓生活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另外一类诗就是借咏叹遗迹或历史教训警告当朝统治者要收复失地,关注民生,不要贪腐等。5.自得其乐与惜春悲秋型。一些古代诗人不去关注社会与国家,而只是把情感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当然他们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在官场打击或备受挫折后的无奈选择。寄情山水、登高览胜、归隐田园、惜春伤秋等等。6.奋发有为与建
3、功立业型。在盛唐时代有一些诗人,其诗充满朝气,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一些边塞诗就属于此类。20010年全国大多数高考试题都专门设题考查。常见设问方式有:1.诗中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3.这两首诗中的情感有何不同?4.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主要是针对诗中的相关诗句来思考,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那些表动作或心情的词语,诗人情感往往寄寓其中。此外必要时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的独特情况。怎样作答诗歌或其中的某一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例如南宋的诗词一般会涉及到收复失地、报国无门或抗战的坚定信心
4、等方面的情感,但这种情感作者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来,他会借助某种景物或事物来表达,但要认识到这种景物仅仅是一种依托物,读者还是要结合时代及作者等方面来判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也即托物或借景等来表述。此外,注解非常重要。春 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5、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抓字眼。如“韶光匆匆”“落花风”可暗示出惜春之情。“无赋招魂”“且排”都暗示了诗人的忧虑。②明写法。律诗的上下四句之间,以及词的上下阕之间,一般都是上为铺垫,下为真正的中心所在。问题上段一般是写眼前之景,下段写心中之情。所以下阕往往是针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所抒发的情感。③看注解。本题中的注解①就明显暗示出本诗是对国运衰微的感叹。【答案】“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
6、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要明确诗词中情感的变化,首先要确定情感的起点,然后再寻找情感变化的转折点,最后再落实情感的落脚点。关键是要在诗中找到相应的证据。所以仔细思考关键词语的意思,才能发现情感的变化。命题中会问到诗歌或者其所描述的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如何作答这类题摸鱼儿①□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7、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62)。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②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还
8、是抓字眼和关键句,上阕的“匆匆春又归去”就显示了作者的惜春之情,下面的句子就接着就出现了“惜”字。下面的“尽日惹飞絮”就显示了作者的“怨”,前面也直接出现了“怨”字。问题【答案】情感变化:由惜春到怨春。“惜春长怕花开早”等句揭示作者害怕春去花落,甚至害怕春天花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