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

ID:36852447

大小:503.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10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_第1页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_第2页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_第3页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_第4页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千古兴亡多少事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P38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苏轼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上片翻译:我与伯固同游庐山,棹一叶之扁舟,从容自若倘徉于这云水之间,陶醉于似梦非梦的自然乐趣中。千顷白浪翻空摇舞,如此奇丽之景,真是令人神往。眼前庐山胜景,只见青山蔚然深秀,千峰峭峙,拔地参天。正悠然陶醉名山胜景时,一缕悲凉之感却袭上心头,不禁想起宦海浮沉坎坷的现实。暂时的游赏,怎能愈合心灵的伤痛呢。彼此同样天涯飘蓬,清欢之短暂如在「梦中」,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P38归朝欢·和苏坚

2、伯固苏轼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下片翻译:明日你扬帆西去,随著西去的征帆,我将心随帆驶,想你前程艰险,后会难期,令人沉痛。在那裏行吟漂泊过的屈原(灵均即屈原的别名)走后,沅芷澧兰,这些散发著屈原人格光辉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你的才华不减梦得(刘禹锡),他谪居的武陵在这裏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徭(部分瑶族的古称)聚居之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余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的「莫徭新唱」来,让这个寂寞已久的澧浦夷山,能重新鸣奏出诗的合唱,与千古名

3、贤后先辉映。(1)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明确: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2)结合词句,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明确:①“泪沾臆”,表达因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②“君才如梦得”,表达对友人才情的肯定、赞美之情;③“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谁谓古今隔”,表达对友人创造出与屈原、刘禹锡比肩的作品的劝勉、期许之情。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

4、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

5、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一、概念二、类别: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三、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

6、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

7、重蹈历史之覆辙。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