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46164
大小:10.26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19-05-10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解教材,把握教学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定位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选修模块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关于必修模块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2、,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关于“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标准”中的要求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二、《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教育价值1.促进辩证唯物主义
3、自然观的形成(1)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及生命物质的特殊性世界是物质的生命世界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生命世界的特殊物质(2)理解生命系统有许多层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认识系统系统的边界系统的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系统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系统的调控(3)理解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即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信息传递生命系统环境将一块方糖放入水中,方糖就会立即溶解,消失得无影无踪。溶解在水中的方糖还能再自行变回原来的形状吗?为什么?一种名叫硅藻的小生物,生活在水中,它们能用溶解在水中的硅化物制成绚丽精致的外壳
4、,而通常情况下水体中硅化物的含量极为微少,仅有百万分之几,这一含量远比溶解了方糖后杯中的含糖量低微得多了。(4)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领悟事物的发生、发展与消亡命的普遍规律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2.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1)本模块精选了若干重大科学发现的历史过程“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细胞世界探微三例”“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细胞的全能性”(2)本模块着意展示了科学进展、技术改进“组装细胞”“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细胞衰老的
5、原因”“显微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同位素示踪技术、荧光显示技术”(3)加强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过程本模块有实验:9个探究活动:4个模型建构:1个课外制作:1个资料搜集:2个类型名称所在章节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课标“内容标准”要求)第1章,第2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2章,第1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2章,第2节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非课标要求)第3章,第1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3
6、章,第2节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非课标要求)第5章,第1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5章,第4节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6章,第1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课标“内容标准”要求)第6章,第1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4章,第1节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5章,第1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5章,第3节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课标“内容标准”要求)第5章,第4节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课标“内
7、容标准”要求)第3章,第3节课外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4章,第2节资料搜集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6章,第2节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课标“活动建议”要求)第6章,第3节需要完成的“探究”: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操作难度大,可训练学生设计方案)什么是科学探究?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建构知
8、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3.体现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联系“问题探讨”: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科学、技术、社会”:沟通三者联系,揭示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