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39694
大小:262.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10
《边缘人修改定稿-卢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现象初探渝北区新牌坊小学卢薇一、问题的提出(一)“边缘人”现象分析“边缘人”现象的产生原因“班情分析”确定法“边缘人”现象产生原因性格原因3133智力发展差异家庭环境2教学理念偏差或教师偏爱4性格原因31性格特别内向、特别外向的学生往往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参与课堂学习,内向学生尤为严重,在表达自己看法时害怕被人反击,或者不愿被人视为愚蠢,更害怕讲话时处于被老师追问的尴尬处境,于是就选择沉默。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或不大愿意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尤其如此。性格特别外向的学生,往往非常好动,无法将
2、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而常常游离于课堂之外。32家庭环境留守儿童学生、父母关系不良或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特别贫困学生、父母亲或父母一方有残疾的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身体有缺陷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抗挫折和抗压力能力差;逆反心理特别强;有强烈的学习倦怠感;有的学生自卑、敏感、特别容易冲动,喜欢制造事端。还有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父母对孩子比较娇惯,孩子平时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因此导致课堂上精神不能集中。33智力发展差异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普遍的,而且表现为多方面,有些学生思维比较迟钝,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因此在课
3、堂上他们常常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时间一长,他们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34教学理念偏差或教师偏爱人之常情,课堂上教师们都喜欢那些口齿清楚,积极发言,敢于交流的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更多的关心给了好学生;此外限于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关注全体学生,提问总是集中在几个优秀学生身上,便导致部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不积极,而成为被疏远、冷漠了的边缘人。(二)问题思考31为什么课堂学习中会出现“边缘人”现象?33怎样在合作学习中减少“边缘人”现象?“经验总结”确定法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消解“中心”,关注“边缘人”?2二、问
4、题研究(一)专业理论学习“文献调查”确定法《“边缘人”现象发现与定义》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课堂“边缘人”的成因与消解策略》李娟琴《是谁造就了小学校园中的“边缘人》刘玉琴(二)教学实践31为什么课堂学习中会出现“边缘人”现象?上课“慢半拍”的“边缘人”事例一:事例一我最近接到的一个新班,有这么一男孩,在别人奋笔疾书时趴在桌子上,用近乎呆滞的眼光看着周围的同学。我一打听,孩子们都说:“xx是弱智,啥都不会算。”据说从一年级开始,就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慢慢成了被老师和同学遗忘的人。我开始关注他,逐渐发现这个学生很善良,有时也能在课堂上回
5、答问题,只是反应比别人慢半拍。学习折现统计图时,我故意让这孩子起来回答问题(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老师,我不会。”“不要紧,你试一试,不会的一会儿我告诉你。”孩子开心地笑了,像一个得到意外大奖的人。结果,答出了正确的结果(能清楚的可能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变化趋势),孩子开心地笑了,像一个得到意外大奖的人,这件事情也成了孩子后来学习的动力。“这个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成绩的提高,而是更多的关怀。”上课“慢半拍”的“边缘人”31为什么课堂学习中会出现“边缘人”现象?性格:造就自闭倾向的边缘人事例二:事例二班上一个男孩子,不爱和班里同
6、学接触,性格内向,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经常用指甲、铅笔划伤自己的手臂,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处理?经常有意无意的和他谈心,从他的兴趣入手,发现这孩子喜欢玩足球,尤其是用脚和头,谈起足球的“眉飞色舞”,慢慢地愿意沟通,通过几个月的交流、接触、开导,孩子的自闭倾向慢慢减轻,学习也逐渐跟上,也开朗阳光了。性格:造就自闭倾向的边缘人31为什么课堂学习中会出现“边缘人”现象?上课精力不集中,自由散漫的“边缘人”事例三:事例三班上一个女孩,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都比较忙,无人监管,每天晚睡,上课精神不好,总是神游太空,下课猛玩手机游戏。关注到这一现
7、象,和家长沟通,建议多陪伴孩子,不要仅仅是给钱了事;在学校我更多的是和孩子聊聊她的爱好,开始她还不以为意不爱搭理我,慢慢地也愿意和我聊,老师和家长的双向努力,孩子的不良习惯也慢慢纠正了过来。32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消解“中心”,关注“边缘人”?调查显示,教师比较倾向于让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回答有创造性的高水平问题,而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回答判断记忆等低水平的问题。因材施教的课堂,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性的提问,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堂的“边缘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回归课堂。有意识地将关注点放在“边缘人”上事例四:32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消解
8、“中心”,关注“边缘人”?事例四在每堂课,针对这部分“边缘学生”设计一部分简单的问题,让其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设计谁来找36的因数,7的倍数等问题,有意识的让“边缘学生”来参与此类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