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绪论

儿童少年卫生学绪论

ID:36835933

大小:9.37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5-10

儿童少年卫生学绪论_第1页
儿童少年卫生学绪论_第2页
儿童少年卫生学绪论_第3页
儿童少年卫生学绪论_第4页
儿童少年卫生学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少年卫生学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andAdolescentHealth)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军1一、概念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二、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任务:1、研究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少年机体及其与教育、教养、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研究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和健康的各种内外因素。3、根据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3三、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目的: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4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对象:是从出生的婴儿直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25岁。主要以中小学生为重点,也包括

2、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我国这一人群约占全国人口的2/5。5四、儿童少年卫生学的重要性:中、小学生不仅数量大,而且是一个长知识、长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殊人群。我国18岁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约占全国人口数的28%。搞好儿童少年卫生服务工作,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而且能使儿童青少年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预防成年期疾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67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胡锦涛主席视察学校8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或人才强国离不开儿童青少年健康作为基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或人才强国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10挑战!11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除由生物因素所致疾病外,心理和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愈来愈密切。121.生物因素造成的传染性疾病1796年琴纳发现痘疫苗,通过预防接种,1978年消灭天花;1865年巴斯德发明灭菌术,才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1928年弗来明发明青霉素,使得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得以控制;1941年Volkman发现链霉素,使结核从此由不治变为可治;当前,通过口服疫苗消灭了脊髓灰质炎。13由于大力开展预防接种

4、及其它防治措施,某些传染病大幅度的下降、控制或消灭。但某些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仍然相当严重。耐药性的产生,使得已控制的传染病还会死灰复燃。14结核虽然自链霉素问世,成为可治之症;但由于多种抗药性菌株(MDS-TB)的产生,使结核在1984年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在人口出生率高的地区,儿童已成结核高死亡率的年龄段,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每年全球有2000万例结核病感染,死亡300万,全球已有5亿感染者。我国结核病600万,每年死亡23万。15新传染病的出现又给人类带来新的威胁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库鲁病(Kuru),70年代出现军团病(Legi

5、onelosis),80年代出现艾滋病(AIDS),90年代出现疯牛病和禽流感(H5N1)21世纪初出现的SARS、甲型H1N1流感等。162009年学生发生法定报告传染病702552例甲型H1N1流感乙型肝炎肺结核痢疾猩红热172.生活方式转变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国居民疾病谱也在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单纯生物病原因素明显的急性传染病过渡到社会、心理等多因素作用或影响明显的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有研究证实,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其病理发展过程,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发生。18近视患病率肥胖检出率……192

6、005年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55%城市女生达到85%2.22%11.39%20年我国城市男生肥胖率变化20超重与肥胖WHO(2002)世界范围:10大健康危险因素之一发达国家:5大健康危险因素之一美国:近40年增长4倍(Ogden等,2002)21222324肥胖既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也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源头肥胖造成的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高血糖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25大多数肥胖儿童的血压较同龄体重正常儿童的血压高,而且这种趋势随儿童肥胖程度及年龄增大而上升。中重度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为30%。高血压及临界高血压儿童与正常血压儿童

7、比较均有高胰岛素血症。26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的发病率达80%。儿童脂肪肝常常与高血压或高血脂重叠发生。肥胖儿童一旦患高血压或高血脂,其患脂肪肝的危险性亦相应增高。高血压、高血脂可做为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27慢性全身性疾病是由遗传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WHO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生成:内因占15%外因占85%社会条件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地理条件占7%生活方式占到60%2829三、压力、心理失衡所致心理及精神卫生问题在农耕社会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环境中生活相对艰苦,但社会性的突发事件的干扰和刺激较少,人们的心态也较平和,精神卫生方面

8、的问题也相对少得多。但在现代化的工业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