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研国学经典 陶冶自身修为

细研国学经典 陶冶自身修为

ID:36833245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细研国学经典   陶冶自身修为_第1页
细研国学经典   陶冶自身修为_第2页
细研国学经典   陶冶自身修为_第3页
资源描述:

《细研国学经典 陶冶自身修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研国学经典陶冶自身修为我们国家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遨游在厚重的国学经典中,我不禁感到自己的渺小,更加体会到先人们那无穷的智慧!《论语》相信大家都读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他的教学理念是我配受推崇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而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现阶段我们中国的教育基本达到了“有教无类”,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暂时还

2、无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但是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去一点一点的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因为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对他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要耐心的去发现他的长处,并加以引导,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使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在李山教授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忠恕之道,德福一致,就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他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

3、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多鼓励孩子思考,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去创新。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启发,触类

4、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

5、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

6、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

7、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