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空间教案

画说空间教案

ID:36832260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画说空间教案_第1页
画说空间教案_第2页
画说空间教案_第3页
画说空间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画说空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画说空间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科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课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理解绘画在平面上塑造形体空间以及引发丰富联想的本质特征。过程与方法:能够画出表现空间感的画运用空间元素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大胆尝试运用错视原理进行空间创意。教学重难点:1.能够画出表现空间感的画,运用空间元素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2.理解绘画在平面上塑造形体空间如何让学生学会空间思维模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准备:课本、画本等相关教具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展示作品图片《人类的状况》马格利特,分析

2、该作品,探究画面的纵深感的形成。马格利特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这幅画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提出了质疑。问题:画布上的风景真的是窗外的风景吗?你怎样理解这幅所表达的寓意?结论:画布上的风景——窗外风景在平面画布上的影像是艺术家按照一定规律用用形状、色彩和明暗等元素塑造画面空间的结果。二、讲授新课:1.视觉感受(思考-练习)①透视教科书插图丢勒德国说明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在研究透视规律;②说一说艺术家是怎样制造出空间的纵深感的?(引导分析《楔形浪》和《完全》两幅作品。)形状的远近变化和体积的塑造可以在平面上表现出空间的纵深感。③仔细观察这幅画,想一

3、想画家是怎样区分远景和近景的?(《层峦叠嶂》清代王原祁,风景列维坦俄罗斯)画面物体大小相近,由于距离不同而呈现出“近大远小”的视觉感受,画家利用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空间的纵深感。④比较两幅作品表现的空间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风景列维坦俄罗斯,宁静的小镇苏新平,阿赛斯的马路尼古拉·德·斯塔尔俄国,圣·塞维翰No.3德劳内法国)一条道路伸向远方,呈现出近宽(大)远窄(小)的视觉规律。墙面和穹顶形成的框架向纵深排列,近处和远处大小相差悬殊。⑤感受这幅画的空间效果,说说这些漂浮着的方块为什么会给人纵深感。(色彩构成A蒙德里安(荷兰),Golconde雷尼·马格利特

4、比利时)⑥三组圆点呈现出远近关系的视觉感受,你能总结其中的规律吗?⑦选择几何形或“树叶”、“水果”、“文字”等简单形状进行组合排列,表现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桥埃斯蒂斯美国)线条的组织变化在画面上产生的空间感受。2.试一试用线条归纳这些图片的空间感受。学习活动一A、参考一张风景照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化组合,力图表现具有空间感觉的画面。体积与空间,体积之间形成位置、距离、重叠等关系,构成了深度空间。层叠遮挡、明暗渐变、透视变化是远近变化的重要规律,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的常用手法。B、弯折后的面形成“三维空间”。海星折叠纸张进行演示,体积本身具

5、有空间感。C、形成体积的方法a.运用面的转折、阴影、纹理能够表现体积感。b.利用阴影或者纹理可以使平面图形凸起和凹进形成体积。c.体积之间形成位置、距离、重叠等关系构成了深度空间。层叠遮挡、明暗变化、透视变化的重要规律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的常用手法。结论:利用阴影或纹理可以使平面图形凸起和凹进,形成体积。学习活动二参照相关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太空”主题的作品,要求表现出物体的体积感和画面的空间感。提示:1.太空失重环境确定了悬浮物体的表现。2.表现素材星球、空间站、航天器等。3.提供参考图片或视频启发学生在科幻美术或者电影中找到灵感

6、。4.参照《色彩构成A》和《桥》等作品置换其中造型创作表现空间关系的绘画。三、课堂小结:体积与空间,体积之间形成位置、距离、重叠等关系,构成了深度空间。层叠遮挡、明暗渐变、透视变化是远近变化的重要规律,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的常用手法。四、作业安排:借鉴教材选用的作品,尝试画一幅“不可思议”的画。五、教学反思:略六、板书设计: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