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ID:36828366

大小:1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第1页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第2页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第3页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记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会求有理数的倒数。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既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又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和倒数概念。难点:对0不能作除数与0没有倒数的理解,以及乘法与除法的互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2、设计思路有理数除法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已掌握了的倒数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乘除的混合运算法则,知道0不能作除数的规定和在中学已学过的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教材首先根据除法的意义来计算一个具体的有理数除法的实例,得出有理数除法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的结论,进而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不变,这样,就得出了有理数除法法则。接下来,通过几个实例说明有理数除法法则,并根据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进一步得到了与乘法类似的法则。最后,通过几个例窟的教学,既说明了有理数除法的另一种形式,也指出了除法与分数互化的关系,同时,还指出有

3、理数的除法化成有理数的乘法以后,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这样,就带出了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活动。(课件显示。)(1)小学学过的倒数意义是什么?4和的倒数分别是什么?0为什么没有倒数?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4的倒数是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因为没有一个数与0相乘等于1。(2)小学学过的除法的意义是什么?10÷5是什么意思?商是几?0÷5呢?答: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10÷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10,商是2;0÷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0,商

4、是0。(3)学过的除法和乘法的关系是什么?答: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4)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是什么?答: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导入新课。与小学学过的一样,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里与小学所学不同的是,被除数和除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0作除数除外)。(旧知与新课相结合,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二、展开。1.探索。(1)引例1计算:.这也就是要求一个数“?”,使(?).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所以.另外,我们知道:,所以.这表明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来进行。(2)练一练:填

5、空。①;②③④做完填空后,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对于有理数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2与、与分别互为倒数。因此,一个正有理数的倒数仍是正有理数;一个负有理数的倒数仍是负有理数;0没有倒数。即: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这样,有理数的除法都可以转化为乘法,即:(课件显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注意:0不能作除数。(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题能力。)(3)引例2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①一人向东走了15千米,用了3小时时,问平均1小时向东走多少千米?可以列式

6、:②—人向西走了15千米,用了3小时,问平均1小时向西走多少千米?可以列式:③第一个人向西走了15千米,第二个人向西走了3千米。问第一个人走的路程是第二个人走的路程的几倍?可以列式:(让学生自己观察回忆,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板书课题:有理数的除法。因为除法可化为乘法,所以与乘法类似有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例题:例1计算:(1);(2);(3)。解:(1)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2

7、)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3)同号得正,绝对值相除。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称为互为倒数。如,,。因此,和互为倒数,和互为倒数,和互为倒数。三、练习。P69第1、2、3题四、小结。1.有理数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3.零不能作除数。五、布置作业。课本P70习题第2、3、4六、板书设计。有理数的除法倒数:例1例2有理数除法法则: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