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陈艳霞

教学论文---陈艳霞

ID:36826701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教学论文---陈艳霞_第1页
教学论文---陈艳霞_第2页
教学论文---陈艳霞_第3页
教学论文---陈艳霞_第4页
教学论文---陈艳霞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陈艳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探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可见,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正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综合素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征。相对于其他的语文活动来说,口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活动,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做好工作。如此看来,口语交际教学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我做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并收到较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日常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校丢了文具却无法描述文具的模样特征;和同学发生争吵却说不清争吵的原由;看见新鲜事,介绍

2、起来却让听者一头雾水……看来,孩子的口语表达出了问题。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经过系统地教授、训练之后,许多孩子口语表达交际能力的缺失还是这样明显?口语交际教学的低效如果不及时予以重视和纠正,必将影响到作文、阅读教学。这里有一份网络调查,针对某地14个区县,93名语文任课教师,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结果显示:39.6%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只是附属于阅读、作文教学;20.9%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听说教学的代名词;24.2%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无需安排专门的课时;42.2%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无一定序列,随堂学习即可;对口语交际教学如何评价更是众说纷纭。看来,正是

3、部分教师观念的混乱与错误,使得口语交际教学遭到“冷遇”,这是导致口语交际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所在。 如一个年级备课组在集体备课人教版三年级口语交际《介绍家乡的景物》一课时,首先试想教学流程为:先由一两个孩子介绍家乡景点,作为表达示范,后由其他孩子跟着摹仿介绍。在随后的讨论中大家感到孩子们应该都熟悉这些景点,这样的介绍活动缺乏新意,但教师又不会主动寻求有效、更灵活的活动方法。  很明显,这些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存在错误的认识。首先,他们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他们忽视了训练对表达交际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任何能力的提升都依赖于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例外,日常说话自然不

4、能等同于专业的课堂训练,因为课堂训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口语交际教学针对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进行专项训练,排除了日常说话中的外部干扰,训练有计划,不盲目。针对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常常通过表白、讨论、辩论、协商等多科目进行分项训练,逐步提升交际能力,不会让孩子漫无目的地说话。同时,课堂训练有规范性,有利于借鉴学习。在口语交际训练课堂上,师生双方会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互动,引领孩子掌握正确的表达交际方法,养成良好的表达交际习惯,那些在日常说话中的语病或不良习惯会尽量被摒弃。最后,课堂训练有强度,有利于技能的形成。课堂教学能有效集中时间、人员、资源为训练主题服务,

5、这样的强度保证了训练的效果,能“多、快、好”地获得能力提升。  相对而言,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口语交际活动,但教学效率较低。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第一,是概念的混淆,误将口语交际教学等同于听话、说话。就这样,教师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孩子们就只能就问题来回答问题,毫无交际可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学生如果仅仅是回答问题、口头作文,所培养的只是倾听和表达的能力,这样的课,不能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典型的低效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除了语言及其伴随手段之外,还包

6、括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交际动机,交际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口语交际教学突破了听说教学的狭隘框架。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发出一定意义的语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而且要指导其把握交际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能正确理解具体语境下的话语信息,说出正确、流利、明白、得体的话,达到与人交际的目的。比如课文《陶罐和铁罐》案例中,如果能引导孩子进行角色体验,以“陶罐”、“铁罐”的身份创设多种情境,模拟多种身份、设计多回合序列性的活动,直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际互动,相信就是一堂真正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再次,是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训练重点构建较为随意,导致教学

7、行为与孩子智力发展的不匹配。例如一位教师在一年级口语交际《我的家》的公开教学中,先让孩子介绍画面上屋子里的沙发、茶几等设施,随后要求介绍家庭成员的组成、相互关系,以及各自从事的职业,进而再谈谈自己对“家”这个概念的理解。可是,这是一年级孩子正常思维发展水平的体现吗?从孩子的年龄来说,他们对父母职业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更谈不上对家庭成员的组成关系建立概念。心中无数,如何表达?至于对“家”的理解,即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说的清、说得好,何况三年级的孩子表达能力?  首先其实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并不是无序的,我们可以根据心理学针对不同学段儿童思维发展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