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集九年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喜集九年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ID:36820568

大小:6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6

喜集九年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_第1页
喜集九年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_第2页
喜集九年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_第3页
喜集九年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_第4页
喜集九年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喜集九年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喜集九年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2年11月——2015年11月)一  、基础与现状1、学校基本状况喜集九年制学校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位于西和县城南30公里的铜水河与洛峪河汇聚之处——喜集村,与仇池山毗邻。总占地面积478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969平方米,其中1072平方米砖混结构教学楼,897平方米为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瓦房,由于使用年限较长,5.12地震后,被上级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学校服务半径内人口6700多人,现有十二个教学班。小学部六个教学班,初中部六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11人,初中生372人,小学生139人,寄宿

2、生为438人,现有教职工26人,大专以上学历22人,中师学历4人,大多为中青年教师。目前没有教职工宿舍。学校借“两基”迎国检的东风,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配备标准分类配置齐全了教学仪器、实验设施、电教设备、体艺器材设备、设施等,建起了理化生实验室和微机室,但由于校舍紧张,目前仍有3个班的学生在临时过渡性板房上课。学校秉承“育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重视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的爱好、特长、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和健康发展。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群众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

3、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全校师生正以焕发的精神、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知识的海洋陶冶情操、顽强拼搏、采摘硕果,努力打造西和南片精品学校。2、发展优势(1)实行制度管理,学校以制度约束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奖励激励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为抓手,行政领导坚持办高品质的学校,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办适合时代需要的学校这样一个办学理念,将人本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作为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初见成效。(2)领导班团结、战斗力强,教师敬业、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多年来,教师在学校行政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勤奋耕耘,不断探索,自觉学习,对自己的事业和前

4、途充满希望和憧憬,奉献意识、敬业精神强,整体面貌积极向上。(3)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学生在班级内甚至学校内的角色体验丰富,班级呈现出学生自主管理特色,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发展的种种机会,班级因此而充满成长的气息。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从最初的“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开始,经过几年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系统,使班级文化环境五彩纷呈,同时也使每一个教室焕发出了生命成长的活力。(4)重视课程改革,初步行成了“三三六”教学模式的浓厚氛围。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通过加强校本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推动了教师

5、课堂教学改革。并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平台,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有了较大进步,使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教学质量整体上稳步提高。(5)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步伐。多年来,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广阔舞台,乒乓球、书法、绘画、写作等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形成浓郁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成果。3、制约因素(1)由于多种因素,部分优质生源流失,制约了学校发展的空间。(2)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校应编32人,现有26人,缺编6人),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存在青黄不接现象,大

6、多数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部分老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3)教师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个人专长不突出,“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在校内缺乏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为学校实现整体式跨越带来一定难度。(4)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5)学校的硬件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学校仅有一栋1072㎡的教学楼,其他教辅用房和教师办公室均为土木结构危房,教学用房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6)教育现代化设施设备有待于进一步优化。(7)农村留守儿童的逐年增

7、多,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4、存在的不足(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与国家和西和县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目前缺少学科骨干教师,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基础条件差,很难留得住人才,教师流动性大,刚刚成熟

8、成长起来的教师,在一两年内便流动到城区周边条件较好的学校去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师资队伍的青黄不接,新分配到岗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