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_学案1

使至塞上_学案1

ID:36819213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使至塞上_学案1_第1页
使至塞上_学案1_第2页
使至塞上_学案1_第3页
使至塞上_学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使至塞上_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使至塞上》学案1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内容;2.会品味诗词里的名言警句;3.训练学生朗读和背诵,便于学生以后随着学识的增加、阅历的增长进一步理解欣赏。自主学习任务一: 落实注音,理解相关词语和句子在诗中的含义预习检测1.字音:蓬候骑燕然2.解释:单车:征蓬:长河:逢:候骑:3.理解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任务二:文学常识整理作者简介:王维字(),唐代()派诗人的代表作家,因为晚年信奉佛教,称为(),官至尚书右丞,又称为(),本文选自《》任务三:朗读课文后,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益处?②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移山

2、任务的艰巨?③在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④愚公认为山能移走的理由是什么?愚公智叟辨论的结果是什么?合作应用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2.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3.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愚笨呢?那么,作者在人名前加上“愚”和“智”有何用意?4.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神仙相助才移走的,有人认为,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提示: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5.这篇课文

3、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拓展梳理1.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道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的?2.概括愚公和智叟人物形象的特点愚公:智叟:3.总结本文写作上突出的特点(不少于两点)达标检测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2.给下列字注音:龀( ) 匮( ) 厝() 孀() 箕畚()( )3、解释句中的字:⑴杂然相许(许:   )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⑷帝感其诚(感:   )⑸而山不加增(加:   )⑹聚室而谋曰(聚

4、室: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5.翻译下列句子。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7.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8.“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

5、了不可改变的地步。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9.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