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升初数学衔接与过渡

浅谈小升初数学衔接与过渡

ID:36813368

大小:52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5

浅谈小升初数学衔接与过渡_第1页
浅谈小升初数学衔接与过渡_第2页
浅谈小升初数学衔接与过渡_第3页
浅谈小升初数学衔接与过渡_第4页
浅谈小升初数学衔接与过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升初数学衔接与过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小学升初中,可能数学方面会有一点的难度,但是在小学时应主要掌握以下几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注意,初中时是需要推理的)(推理过程需要的话,那你可以来MM我Emailcz010214@163.com2.几何方面的空间想象能力需要加强3.对于那些死脑筋的问题应纠正如:由三角形内角180度我们可以联想到4边型的内角,由此可看出,三角形在小学的时候被老师定为了一个定相思维,如果孩子掌握了主要的公式,也就是可以从3角型的内角度数,来推导到4边型.5边型.6边型——————等等,如果还有什么问题,那你可以来给我发Email我的Email地址在上面了,在这我从

2、申一想,我的Email是cz010214@163.com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过渡初一新生马上开学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步入正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所要做的更多的就是小中数学的顺利过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现在数学学科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小教材不配套的问题,还有现在教材教学内容都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按照四个领域螺旋上升式的安排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就我个人而言,前两个学段都学了什么内容,学到了什么程度,我不太清楚,教学时,常常有这样的疑问“这个知识点学生学

3、过吗?”。我们可以设想,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小学教师就不知道学生在初中将要学习的内容,难以做好一些基础性的铺垫;而初中教师也同样无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此必然会出现了小学和初中在教育教学衔接上的断层现象,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另外,教过初一新生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许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后数学成绩却很快落了下来,尤其到了八年级分化情况更是严重(现在已经提前到七年级),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从表面上看,可能是,一方面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

4、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存在差异,要求也不相同,学生长期在小学学习适应了小学的教学方法,到了中学有部分人不能适应。事实上,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中学的教学,促进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必须树立“大课程观”,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加以研究,解决好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这既要从小学的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也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一、新课程标准的衔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现实数学、数学的探究学习、数学的发展性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当然,初中教师也面临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

5、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尤其是与初中知识衔接紧密的知识、能力要求,找到小学在知识、能力、教学中对中学教学产生负迁移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标准的衔接。我们现行中小学数学教材,要想搞《课标》衔接的话,只能看现行《课标》中的第三学段部分,前两个学段我们要看原来的《大纲》。二、教学内容的衔接......(一)第二、三学段教学内容对比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 数的意义、性质、运算 式: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与式:用字母表示数方程(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代方程:简易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数

6、函数:正比例、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直线、射线、线段、角图形认识初步(直线、射线、线段、角)多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相交线与平行线(平移)梯形)空平面直角坐标系间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表面积、体积)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与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认识、周长、面积)、轴对称图图形圆、旋转、中心对称形圆柱、圆锥和球(认识、表面积、锐角三角函数体积)视图和投影(三视图)视图(从左、正、上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补图、识图)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全面调查、抽样调查) 统平均数数据的描述(频数、频率、直方图) 计绘制统计表和

7、统计图数据的分析(数据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 与方差、用样本估计总体)概概率初步(可能性与概率、简单的概率问题、率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概率实验)实践与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综合应数学活动用(二)第二、三学段教学内容的变化1、数的扩充(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引入负数扩充到有理数引入无理数扩充到实数......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测量温度,当气温在零度以上时,学生能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其温度的高低,但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就难以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了。再比如,测量一座山的海拔高度(以海平面为零界面),用小学所学的数也就可以表示了,但测量海平面以下海水的

8、深度时,又如何表示呢?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