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

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

ID:36797334

大小:657.1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5

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_第1页
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_第2页
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_第3页
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_第4页
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张琥: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张琥内容提要:建立在重复博弈模型上的逆向选择问题称为信誉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博弈参与者如何通过树立信誉实现在非合作博弈中的合作均衡。传统的信誉理论涉及的多是个体的信誉问题,但是当个体信息无法传递时,个体信誉便无法发挥作用。此时,公众通常会对拥有相同标识的集体形成一个整体判断,与个体利益相关的是他们拥有的集体信誉。本文考察了集团内部存在不同类型个体时集体信誉维护的问题,本文称为内部逆向选择问题。我们发现,由于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差异,导致集体信誉的激励作用要弱于传统的个体信誉的作用。此外,由于集

2、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不一致,最终即使可以有效激励集团成员最大限度地维护集体利益,如果公众信念更新相对麻木,仍会造成经济运行无效率。关键词:集体信誉内部逆向选择信念更新一、引言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我们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个体只能通过其拥有的职称、学历、学位、称号等集体性标识作为依据来形成判断。例如“这个演讲者是教授”,“这个应聘人员毕业于某名牌大学,拥有某种学历”,“这家企业拥有某某名优称号”等等。但是实际上拥有教授职称的人其科研水平和教学技能可能有高有低,名牌大学毕业生也并非都是高质量的人才,同等学历获得者往往是龙蛇混杂,而拥有“名优”称号的企业不一定能够提供高质

3、量的产品或者服务。由此可见,如果社会公众无法区分某个人的个体属性,将只能根据其拥有的某些共性标识来形成对该个体的判断。而拥有共同标识的个体,却可能分属不同的类型。这些由多个个体共享的共同标识在经济理论中称为集体信誉,它是信誉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现代经济学把建立在重复博弈模型上的逆向选择问题称为信誉理论。最初Kreps和Wilson(1982)以及Milgrom和Roberts(1982)为了解释Selton(1978)提出的连锁店悖论(Chain—StoreParadox),将逆向选择问题引入有限期的重复博弈,从而开创这一重要经济领域。经过Kreps(1

4、990),Fudenberg和Levine(1989、1992),Tadelis(1999),Homer(2001),Crippsetal(2004a)等一系列文献的努力,人们认识到,由于信息不对称,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动机通过某些特殊行为来树立*张琥,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081,电子信箱:jameshall@163.corn。作者感谢导师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对本人在思想上和方法上的指导,感谢北京大学蔡洪滨教授对本人在建模方面有益的启迪,感谢北京大学博弈论讨论班和中央财经大学双周论坛师生的帮助、指正,感谢中央财经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国民经济学基

5、金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建设性的建议,当然文责自负。①虽然非完美信息下的重复博弈中仍存在通俗意义下的声誉问题,但是当前国际学术论文已经将信誉(reputation)当作一个专业术语,特指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的相关理论。本文沿用这一惯例。124妊屠客2008~g12信誉,进而改变经济运行的效率。Q)近年来,信誉问题逐渐引起我国国内学者的关注。如张维迎(1996)系统地介绍了信誉理论的早期发展脉络,张维迎(2001a)研究了法律制度运行过程中执法者的信誉问题。张维迎、柯荣住(2002)对中国各省信誉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刘少波、蒋海(2004)利用信息经济学理论讨论了中

6、国信用市场缺乏信誉的微观机理。蔡洪滨、张琥和严旭阳(2006)分析了中国企业信誉缺失的问题。聂辉华(2008)讨论了信誉水平不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问题等等。然而,以往文献多是关注个体的信息不对称与个体的信誉问题,而很少讨论多个个体共同拥有的集体信誉的问题。现实中集体信誉普遍存在,这促使经济学者将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张。据我们所知,Timle(1996)最早指出集体信誉问题的重要性,Levine(200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个体自主选择集体信誉高的行业的问题。不过,他们主要讨论了相同类型的个体组成的团体面临的集体信誉,而没有考虑更为一般性的情况,即当拥

7、有相同标签的个体可能如本文开篇所述分属多种类型时,如何维护集体信誉。为了突出本文研究的脉络,区别我们关注焦点与以往文献的不同之处,本文把不同类型个体拥有相同集体信誉的这一特定问题称之为内部逆向选择问题。实际上在本文之前,这类问题已经引起学者关注。张维迎(2001b)提及房地产市场中维护集体信誉的困难以及行业内部自我规范的动机,涉及到了内部逆向选择问题,但他没有给出相应的微观基础。此外Evans和Guinnane(2007)假设存在外部监督情况下如何解决不同类型个体在拥有集体信誉中存在的“搭便车”(Free.rider;KleinandSail,1985)问题

8、。他们的方法依赖于外在监督,而这种监督在现实中并不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