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江苏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ID:36797310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5

江苏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研究_第1页
江苏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研究_第2页
江苏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江苏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01江苏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研究郭新明摘要: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启动新的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加速经济绿色转型,缓解环境问题对财政的压力,已成为“中国战略性优先事项”。近年来,江苏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保险、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同时,江苏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江苏应加快推动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加快环境权益市场、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江苏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控模式探新研究胡文勇徐淋涛摘要:本文从江苏金融环境及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着手

2、,就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控模式的转型升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突出前瞻性、强调事前控制、重心全面前置的资产质量管控新思路,并构建了以“六预六前移”模式为核心的立体风险管控模式。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汇率动态关联性研究——基于8.11汇改前后数据的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摘要:8.11汇改以后,在岸市场和香港离岸市场之间出现了频繁的汇率波动和明显的汇差,两个市场间的关系日趋复杂。本文通过构建VAR-DCC-MVGARCH-BEKK模型,对8.11汇改后在岸市场和香港离岸市场间的动态关联性及其关联程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8.11汇改加强了在岸市场和香港离岸市场之间的联系,增

3、强了在岸市场的主导作用;但在岸市场和香港离岸市场间的关系尚未达到非常紧密的程度,且香港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对在岸市场的影响依然较为明显。跨境资本流动的价格型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研究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资本项目处课题组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跨境资本流动实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共识,以托宾税等价格型工具为主的宏观审慎监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当前,研究如何加快构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并综合运用类托宾税等政策工具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逆周期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渠道跨境资本流动的价格敏感性分析,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国际金融危机后

4、欧盟保险监管体系改革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林斌摘要:本文分析了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动因与举措,介绍了欧洲保险与职业养老金监管局的架构、授权、职能和规则,并提出对我国保险监管改革的四点启示:加强保险业系统性风险防范、强化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和重大金融交易监管、健全保险业重大风险处置机制以及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保险市场一体化。区块链结构、参与主体及应用展望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科技处课题组摘要: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记录不可篡改等诸多特点,有希望大幅降低传统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的成本、风险,满足理想中的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的需要,被认为是将来可能颠覆未来金融业态的重要技术。作为一项创新性

5、技术,目前区块链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区块链的数据结构,分析了区块链的实现模型和应用架构,阐述了区块链的参与主体及其改进方向,对区块链在金融行业应用进行了展望。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姚华荣周洁摘要:本文从理论上界定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机理,分析了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行业定义法、实物量指标分劈法和投入产出法测算近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数据,然后从短期和中长期角度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金融发展影响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路径研究——基于优化资金“供给侧”配置视角中国人民

6、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摘要: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从资金“供给侧”深入探讨金融发展对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其次,选取江苏省13个地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江苏省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进而结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实际情况,分析现阶段江苏省“资金供给侧”配置方面对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最后,结合江苏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从优化资金“供给侧”配置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新消法产品召回制度在金融领域适用问题研究余竹旗顾晓温光虎

7、张永陈龙摘要: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新消法”)规定了缺陷商品(服务)召回条款,且未作特别排除规定,理论上召回条款同样适用于金融产品(服务),但新消法的召回条款与金融领域之间缺少过渡性制度作为桥梁,金融产品(服务)召回(简称“金融召回”)缺少更具体、可操作的规定,现实中并未真正实施。本文在回顾我国产品召回制度建设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召回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新消法”中产品召回制度进行了概述,重点对金融产品(服务)召回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