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风筝》教学设计

21、《风筝》教学设计

ID:36795032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5

21、《风筝》教学设计_第1页
21、《风筝》教学设计_第2页
21、《风筝》教学设计_第3页
21、《风筝》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21、《风筝》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风筝》教学设计郑州52中孙琳娜一、学习目标设置(一)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内容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

2、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6、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教学建议:1、重视朗读和默读。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3、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解读: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诵读、积累、体会。在诵读中积累字词,在积累中体会文意,在体会中感受生活、生命,也感受自己的成长。因此,对第二条与第三条的解读如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其中,“正确”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准重音,读准语调,等等;“流利”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的连贯即不指读、不词化,读出速度即不唱读、不拖音;

3、“有感情”地朗读,所指很丰富,因为“感情”本身就是一个抽象而丰富的概念,可以分解为:读出心理的变化,读出态度的变化,读出心情的变化,读出精神的变化,读出认识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都落实到语气的变化,即读准语气。“理清思路”可以分解为:划分层次;指出写作顺序,说出详略;概括结构特点,包括线索、照应、过渡上的特点,等等。“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可以分解为:理解文章的大意(重点词语),概括文章主旨,推断作者写作意图,评价文章的立意、手法及语言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做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依据二:对近三年中招语文试卷的考点分析提炼: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强化了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考查重点由侧重文体阅读转向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感悟,有淡化文体的趋势。现在考查的视点较多集中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内容概括、信息提炼、语言品味、再造利用等方面,侧重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间接考查学生的文体知识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在现代文阅读方面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一、把握文意。4考查方面:1、理清文章思路。2、辨析文章结构,整理理解文章内容。3、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分析特定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4、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态度。5、理解文章细节。

5、一、概括提炼。考查方面:1、对整篇文章或部分段落的中心、观点进行概括提炼。2、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概括提炼。3、对文中人物形象、品质的概括。4、对文章思路或感情变化的概括提炼。二、感受评价。考查方面:1、作品让人感动的地方或对作品内容的感受、感想、体会及启示等。2、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新的感悟和认识,或结合文意谈感受、体会。3、从作品中引申出来的思考或获得的启迪。4、对作品中人物做法的认识、感受和评价。5、由作品引出对作者的感受或评价。依据三:单元教学目标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亲情的真挚和美好,养成好的语感。积累字词几十个。可以通过自读课文、牢

6、记书下注释、查字典等方式掌握;2、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多角度领会语言的美,积累精美的词句;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3、积累文言词语。解读: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字词的积累,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需要解读的是:“理解主要内容”可以分解为:理解文章的大意(重点词语),概括文章主旨,推断作者写作意图,评价文章的立意、手法及语言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做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依据四:《风筝》的核心内容《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线,对“我”粗暴对待弟弟的言

7、行,作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应该保护儿童的天性而不是扼杀。同时对小弟这样的人的不觉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全文以叙事为主,深深地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关键的地方,则又通过凝练的语言,作了画龙点睛的点染,使文章感情表达的更加明朗。这篇文章,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意,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依据五: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和美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深沉的爱,因此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文章表现出的亲情美。但因认知水平的限制及

8、家庭生活责任感的普遍缺失,阅读作品易停留在表面,往往被故事所吸引,很难关注语言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