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课件1

《太史公自序》课件1

ID:36782710

大小:2.98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5-10

《太史公自序》课件1_第1页
《太史公自序》课件1_第2页
《太史公自序》课件1_第3页
《太史公自序》课件1_第4页
《太史公自序》课件1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史公自序》课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哲思短章境由心造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

2、官厚禄。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加于别人头上。它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那就是推己及人,就是从自己的角度替别人考虑,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别人一定也不愿意接受,那就不要施加于别人,这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做人信条。修身名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赏读: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

3、到它,就不会去接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摆脱。孔子承认人都追求富贵,而厌恶贫贱。这样的好恶没有什么错,是人之常情。但是,孔子强调富贵和贫贱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取舍。也就是“取之有道”和“去之亦有道”。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温孔子的这段话不能不让人感慨系之。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生卒年月不详。其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武帝时为太史令,专掌秘籍,职司记载,立志写一部完整的史书,未及动笔就去世了。司马迁受其父熏陶,十岁就学于长安,二十岁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考察

4、历史遗迹,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室古籍,参与修订历法,并开始写作《史记》。武帝元封五年,因上书为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武帝,获罪下狱,受宫刑。为完成《史记》的写作,他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写书,历十年艰辛,终于在征和初年(前92)写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其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2.写作背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十分重视自己史官家世的传统和史官的职责,这些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任太史令后,日常职司以外,他阅读、整理

5、历史资料,以实现父亲的遗愿。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司马迁完成了准备工作,正式着手写作《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作的引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序中叙述司马氏的家族历史,司马谈父子的生平经历和写作《史记》的始末。3.文体知识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风讽讽喻指旨要旨豪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已矣助词,表陈述语气堕隳毁罔网搜罗失佚散失拂弼辅助俶倜与“傥”构成联绵词,

6、卓越到恰逢女子出嫁符合,适合舒适,满足刚才,刚刚死最终,终于士兵终,完毕,结束终网搜罗迷惑,失意欺骗,蒙蔽无,没有论述编,讨论衡量,评定说,提起封禅封赏封闭土堆,坟疆界凭借,依靠把连词,来介词,因为用,用来到参与其事出奔逃亡愤懑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时事整理,归纳遗业坑杀,名词活用为动词封王,名词活用为动词明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评定是非,名词活用为动词像臣子;像父亲,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作准则,名词的意动用法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大抵贤圣发愤之

7、所为作也《太史公自序》记叙了作者的家世谱系、生活经历、著《史记》的始末,表明修史乃是家族传统赋予自己的使命,是时代的要求,暗示了自己要以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来写《史记》。主旨归纳提示 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非,褒善贬恶,为天下仪表。他否认是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人像壶遂那样批判他著的《史记》,如孔子那样,是因为“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抒发个人忧愤。提示 司马迁能写成《史记》,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太史公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